第 2362 期(2009 年 11 月 29 日) ◎ 正好讀書天 ◎ 鄭子遴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台約爾放棄成為律師的機會,獻身來華宣教的行列,他義無反顧和百折不撓的事奉精神令同工心悅誠服,他憑藉語言的恩賜和過人的毅力,精通三種中國方言,又研製實用的金屬活字,是現今通行細明體的來源,對後來聖經的大量印刷有很重要的影響,他為了讓更多平民百姓能明白聖經,矢志翻譯淺白的文體,促成日後《委辦譯本》的產生,為中文聖經重譯的濫觴。
戴紹曾牧師和張陳一萍女士廣泛研究各項史料,寫成《雖至於死—台約爾傳》,詳盡記錄台約爾一生的事跡,引用《戴家珍藏》大批原始珍貴信件史料,呈現最真實的台約爾。林治平教授肯定本書是真正「是基督教(is Christianity)」的研究,即使並非從事宣教工作的教牧和信徒,也能從本書中體會台約爾夫婦如何遇到一個接一個的難關,包括學習語言的困難、所設之女校面臨倒閉危機、一天只能造一個字範的苦況、喪女喪母之痛、被同工冤屈之苦……若讀者能細心閱讀書中每一細節,便會對宣教士的掙扎多一分體會,明白宣教士的一生是用主的愛和自己的血淚交織而成。
《雖至於死》羅列了台約爾一生的宣教旅程,由英國到檳城,再到馬六甲、新加坡,及後抵達香港、澳門,終究進入廣州,最後因熱病逝世,終年三十九歲。他臨終前寫給孩子和妻子的信都表達無盡的愛和愛主之心。他給妻子譚瑪莉的訣別信中說:
「讓我埋身在此,埋身中國;如此,藉我們的埋身之地,贏得中國歸屬基督。但,不!我親愛的妹子,我豈不是還要再見你、還要再次親吻你,再次擁你入懷嗎?」
他與妻子實在是事奉上的好拍檔,而他委身中國的心志除了影響三名孩子成為宣教士外,更影響戴德生的心志,戴氏的名言:「假如我有千鎊英金,中國可以全數支取;假如我有千條生命,決不留下一條不給中國。」與台約爾跟妻子訣別所言的如出一轍。
補充一點,本書乃戴紹曾牧師遺世之作,戴牧師像他的外曾祖父一樣,也是為主燒盡的宣教先鋒,筆者謹此向他致最由衷的敬意。
(註一:中國基督徒的人數一直是個爭論不休的問題。依據官方「三自教會」的統計,至二零零零年中國基督徒約有一千四、五百萬。但是家庭教會的估計則由五、六千萬至一億左右。實際的數字可能無從估算,但是平均五、六千萬應該是合理的數字。)
書名:雖至於死—台約爾傳
作者:戴紹曾、張陳一萍
出版:海外基督使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