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天空下


2362 期(2009 年 11 月 29 日)
◎ 誰是鄰舍 ◎ 余妙雲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言語不通的種族問題?!

  莎比亞是香港土生土長的尼泊爾裔小五女生,每日放學後,都會來到惠群天地玩耍、嬉戲和參加中心的功課輔導班,學習中文、英文,她更不時邀請其他尼泊爾裔小朋友來中心,她喜歡這裡,也當這裡為家。在中心裡,無論他們有甚麼要求,要問功課或只是借用一支鉛筆,都要求以廣東話進行,初時他們並不習慣,後來除了與同是尼泊爾的同學談話外,其餘時間都是以廣東話與同工、導師和義工溝通,也安排高年級的同學幫助低年級的學生,在互動過程中,彼此中文都有進步,他們已是少數掌握廣東話的尼泊爾新一代。但在書寫中文上卻面對極大困難,在課堂以外的時間,他們的生活環境根本不會接觸中文,而學校課程設計又以本地華人為中心,做作業時常未能理解題目,影響成績,變成陪人讀書,畢業後可能因此只能從事低收入工作,難以脫貧。

  莎比亞一家四口在朗邊中轉屋生活,母親曾當洗碗工作,後因健康情況辭工。父親為割草工人,常要在危險山坡上工作。由於家境困難,莎比亞從沒有離開過元朗區,某次往西貢海下灣旅行,莎比亞和一眾尼泊爾小孩望著廣闊的大海,興奮到跳起來,不停的舞動,原來他們從未見過海。

  莎比亞的志願是在香港當女警,希望維持治安,效法先輩在港當?喀兵。不過她卻要面對一連串的考試和認證。非華語學生可以用英國會考GCSE中文科成續報考高考及報讀大學,但卻涉及昂貴的考試費用,為少數族裔家庭帶來沈重經濟負擔。

  現時居住在香港的尼泊爾人約有二萬,大部分是英國殖民統治香港時代受聘來港的僱傭兵「?喀兵」的後代。一九九七年其軍團隨著香港主權移交中國而解散,他們仍選擇留在香港定居。由於以前軍營位於元朗,這班退役軍人後代主要聚居於此,令元朗成為留港尼泊爾人的大本營,他們多擔任基層工作,如銀行護衛員和建築工人。大部分尼泊爾人根本不會使用中文和廣東話,在面對求職和生活困難時,比本地華人貧困家庭更無助。工福在元朗有機會與尼泊爾教會合作,支援尼泊爾家庭,見到學童的中文語言能力漸提高,學童家庭亦願參與中心活動,期盼他們能打破語言障礙,融入社區。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文林】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日光在心】

【三人行】

【問道】

【品蘭集】

【靈修果園】

【正好讀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