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對社會關懷從來沒有卸責和逃避,但殘疾人士能進入教會,仍是小數。不過、欣喜今日教會在無障礙通道的意識上是加強了力度,也由於香港政府立例為凡於一九九七年後新建樓宇必須有無障礙通道,以致教會積極考慮改善,然而為殘疾人士的全人關懷仍努力探討。試從現代社會理解關懷殘疾人士的情況:
國際社會共同期許
由於生理、環境等的障礙,殘疾人士往往未能和正常人一樣平等地享受社會資源的權利。但這種現象長期以來,一直未受到社會的足夠重視。為此,從一九七六年起,聯合國先後訂立《國際殘疾人年》、《國際殘疾人十年》、《關於殘疾人士的世界行動綱領》等。呼籲世界各國對殘疾人士理解和尊重,改善對殘疾人士應享有的權利及生活質素,使他們擁有共同參與社會的平等機會。並於一九九二年第四十七屆聯大會議,決定每年十二月三日為《國際殘疾人日》。
聯大會議喚醒關注
中國自二零零八年八月三十一日成為《殘疾人權利公約》的第三十三個締約國,同樣也包括香港及澳門特別行政區同時生效。過去,聯大通過《世界人權宣言》,雖然確認包括殘疾人士在內的所有人天生擁有不可剝奪的權利,但殘疾人士仍普遍受著歧視。所以,經過四分一世紀,透過推動殘疾人士的權益,制訂《公約》等,才能促進、維護和確保全球六億五千萬殘疾人士享有平等權利,自由和尊嚴。
殘奧展示人權亮點
去年北京殘奧會成為中國推動保障殘疾人士權利的契機,為新修訂的《殘疾人保障法》擴大了殘疾人士康復受益範圍,中國政府願意承諾二零一零年前建成一百個「無障礙城市」,甚至確保殘疾人士能融入社會生活,故此到二零一五年全國將實現殘疾人士「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的目標,盼望殘疾人事業是中國人權起動的推手。
香港作出積極回應
為深化十八區各界人士對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的認識和關注,及了解殘疾人士應有的權利,從而提高對殘疾人士的接納,建立共融社會。故此,政府及民間組織聯合推行研討會、培訓課程、推廣大使及促進殘疾人士就業等。而且在國際復康日期間推行免費乘搭車船暨享用文康設施日,海洋公園同樂日等。
教會使命停在「主日」
沒有社區、只有堂會:圈外有羊,他們也是要進天國的人。走出堂會,也是我們牧養的地方。
沒有參與,只有參加:無障礙的傷健崇拜,意義在信徒皆祭司,他們也是參與者,不是參加者。
沒有互動,只有付出:事奉變工作,使心靈涸乾;謙卑的心,才體會彼此牧養。
沒有異象,只有理想:只求增值,就看不見主所看的,做主所做的,愛主所愛的。
沒有治療,只有康復:生命工程,從心開始,全人牧養。合作年代,資源共用,聯合牧養是新的進路。
鄺偉衡(回聲谷傷健福音協會總幹事)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文林】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日光在心】
【三人行】
【問道】
【品蘭集】
【靈修果園】
【正好讀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