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62 期(2009 年 11 月 29 日) ◎ 教會今昔 ◎ 浩然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何明華主教除親領教會聖工之外,還兼許多會外組織的難民工作,以及其他工業組織的工作。諸如抗日戰爭爆發後,由於有許多工廠受到戰火的破壞,以致工業生產失去能力,或是生產不足,不能為戰區和大後方提供物品的應用。為此之故有國際友人和國內一些團體在漢口推行了一個「中國工業合作運動」,其中有孔祥熙、宋慶齡等人參與。至一九三九年一月在香港成立為「中國工業合作社國際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Chinese Industial Cooperatives),舉何明華會督為主席,有美國記者斯諾(Edgar Snow)夫婦、新西蘭人艾黎(Rewi Alley)、普律德(Ida Pruitt),港澳名人有陳翰笙、鍾秉鐸、陳乙明、何東等二十餘人,希望從外國教會和社會團體捐款支持中國大後方工業繼續生產工作,這個組織亦算是一個救濟性的組織,所收款項不但撥捐國民政府管轄的地區;並且撥到共產黨管轄地區。何明華處事公正,該會曾將菲律賓華僑和國際人所捐十萬元,一次過撥到陝甘寧邊區(共區),對當地工業運作大有幫助。為此之故,毛澤東曾於一九三九年九月二十五日致函主席何明華會督表示謝意,其中提及「我瞭解到這計畫,這一計畫實際上已有擬議之中,極為希望其能夠實現,因為這對於我們的鬥爭貢獻之大,將是不可估量的」。
事實上在抗日戰爭的時候,基督教機構亦非常關心大後方共區的工作。在一九四零年的時候,中國青年會協會有費昊生牧師(Rev. George Ashmore Fitch)和梁小初親自到延安?洞拜訪過毛澤東(見下圖),和周恩來商討在延安成立青年會;及基督教徒加入共產黨的事,可見毛澤東當年與基督教的高層人士是有很坦誠的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