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學中用—共尋「卓越領導學」


2362 期(2009 年 11 月 29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林榮樹牧師曾在芝加哥二十多年,深受海波斯牧師影響。

▲羅錫為牧師拿著《卓越領導格言》分享領導心得。

  二十多位教會領袖聚首一堂,參與福音證主協會於十一月十八日舉辦的《卓越領導格言》事奉者讀書會,共尋「卓越領導學」的應用妙法。

  比爾.海波斯 (Bill Hybels) 是美國第二大教會─柳樹溪社區教會(Willow Creek Community Church)的創始人及主任牧師,他所撰寫的《卓越領導格言》(Axiom)中,有不少智慧名言有助造就教會,然而對華人教會來說往往較具爭議性,到底如何將至理明言活學活用?「證主」特意邀請該書的責編徐雪文女士、第一城浸信會主任牧師羅錫為牧師及「證主」的事工顧問林榮樹牧師分享箇中精義。

  做個喜樂、平衡的基督工人

  徐雪文女士表示,《卓越領導格言》裡有很多地方值得華人教會的教牧同工及機構同工參考,其中有一點是海波斯牧師的教導很平衡,不會顧此失彼。例如他強調同工之間要坦誠溝通,有話直說,這正正是華人的死穴。他提出要以愛心說誠實話,便能達到「意見不同也不致流血收場」。當中值得我們反思的是:精彩的事工只能夠吸引人,卻不能留住人,只有關係才可以讓人與神聯繫,與一個真誠的信徒群體聯繫。

  另一個例子是,她看到海波斯牧師不但強調事工要做到卓越,同時也能兼顧到自己及同工的個人生活、家庭生活,嘗試做到健康人生、健康家庭、健康教會。他不但關心同工此刻的狀態,還鼓勵人為每天、每週、每月、每年「定出自己的終點線」,如此調節自己的事奉生活,為的是能夠長久事奉。徐女士指出,其實大家都可以做個喜樂、平衡的基督工人!

  異象是力量之源

  羅錫為牧師分享自己的讀書心得時表示,格言是傳統的智慧,可是讀海波斯牧師所寫的書時,發現當中有許多對華人教會來說是非傳統的智慧。特別是異象和評估兩方面更值得同工們去思考,目前大部分教牧同工也是受薪的,其與時薪受僱者的分別在於擁有異象,而異象就是他們力量的源頭。其次是即使要面對失敗,仍要敢於嘗試。羅牧師指出,大家經常說「按部就班、循序漸進」,然而,海波斯牧師卻認為,「遞增主義」不能帶領你到達目的地。羅牧師認為作異象的傳遞者比「遞增主義」推動者更為重要。

  此外,羅牧師表示評估是十分重要的,海波斯牧師所談的評估是非職效和業績上的評估,而是對同工發展成長的評估,讓同工知道自己的進展程度。然而,華人教會的傳統卻抗拒將事奉量化,成可衡量的目標,以致難以作出評估。

  西學中用 創新知識

  林榮樹牧師表示,《卓越領導格言》的焦點之一就是卓越,在這方面,海波斯牧師給他很大的靈感和激勵,更嘗試在自己所牧養的教會中實踐。十七年前,林牧師在所牧養的香港宣教會恩磐堂作出許多新的嘗試,例如引入柳樹溪教會的Seeker Sensitive Service模式,以短片等方式吸引慕道者;成為香港首間聘請藝術同工的教會;首間採用新譯本的教會。

  林牧師說自己在追求卓越的實戰過程中也遇到挫折,例如把卓越扭曲為事比人重;教育工夫未做足;教會的資源不足;付上的功夫與資源未必與成效繼續成正比(Marginal Return sets in)等,當中牽涉中西文化及資源上的差異。他認為,追求最高層次的卓越還是要回到與神的關係裡面。他引述《卓越領導格言》第73篇「卓越表現榮神益人」裡提到瑪拉基書一章所說,神所要的是最好的,不能獻殘疾的東西給神。談到創造論,神看一切所造的都是好的。再看彼得前書二章九節所談及的「美德」,英文原文有卓越之意,這顯明神的創造和基督的救贖也是卓越的。有聖經作基礎,使他更有力去追求卓越,並從自己的性格、文化方面作出調整,以人為重。他認為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的過程很困難,要做到西學中用/港用(Paradigm Merge),便要嘗試新路線。他鼓勵牧者,你是堂會的專家,惟有你自己才能解讀你的會眾、群體,若能再結合「格言」的智慧,便能創造「新知識」(Create New Knowledge),使你的堂會及事奉邁向卓越。(本文由福音證主協會提供)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時代講章】

【黃金歲月】

【畫中有話】

【人間如話】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教會語文漫談】

【畫出生命】

【文林】

【童話人間】

【誰是鄰舍】

【日光在心】

【三人行】

【問道】

【品蘭集】

【靈修果園】

【正好讀書天】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