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視像崇拜與電視講道的投入心態


2943 期(2021 年 1 月 17 日)
◎ 教會觸覺 ◎ 歐陽家和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肺炎疫情一週年,不少教會也是去年這個時候開始思考是否要有視像崇拜。當中思考的觀點不外乎圍繞視像崇拜能否取代實體崇拜;以及聖餐如何處理等問題,《基督教週報》編輯來函約稿時,特別將網絡崇拜和電視講道相提並論,別具意思。

  在一九九九年六月《宗教的科學化研究期刊》(Journal for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Religion),由Richard Wolff寫的「關於在教會和電視崇拜的現象學研究」(A Phenomenological Study of In-church and Televised Worship)一文中,訪問了不少返教會和在家看電視崇拜的朋友,結果發現,返教會崇拜的人,往往除了希望親近上帝,更希望透過在教會中與人接觸得到力量,能夠在教會這特定場所過與世俗不同的生活,例如罪得赦免、離開工作壓力、可能有力量成為一個更好的人等等。

  部分被訪者認為以上這些東西,在電視崇拜中做不到,因為電視這工具除了看崇拜外,也會看日常的東西,例如煮食、新聞、電影、肥皂劇等,而收看節目的家居,本身就不是一個「神聖場所」,所以就算在崇拜,也只是「觀賞」崇拜,可以聽詩歌,但沒有人一起唱;可以聽道,但是坐在沙發,甚至睡在床上,身穿家居服,始終感覺不到有團契,甚至聖靈在其中運行。參加電視崇拜的人,他們願意返這樣的崇拜,原因也不外乎因為工作關係不容許出席現場崇拜,或者本身有疾病行動不便,只能看電視崇拜。

  事實上在《聖禮期刊》(Liturgy)二零二零年十至十二月那一期中,Deanna A. Thompson撰文《基督仍然臨在,即使在網上崇拜的神聖空間中》(Christ is Really Present, Even in Holy Communion via Online Worship),當中就有一段描述不少有嚴重疾病,行動不便的信徒,他們有一段時間就在病床、醫院中,以這種網上 / 錄影轉播的方式崇拜,甚至領聖餐。過程中,牧者仍然與病人有一對一的親身接觸和交流,探訪仍然持續,即肢體間仍然有交流,只是崇拜沒有辦法在同一空間進行。

  作者認為在如此極端情況下,也沒有人可以因為這些原則將基督的愛與人隔絕,他認為在疫症中,即使不盡完美,但在每次的聖餐和網上的相聚中,我們也應該要心存盼望,我們會有相聚的一天,而即使我們今天只能以虛擬方式相聚,但我們仍然要確信這種信徒間的相聚,是有可能出現的。

  崇拜的形式或者會影響敬拜者的感受,信徒羣體是否在一起,在網上能否出現互相扶持的團契,就變得更重要。崇拜和團契真若只着重活動畫面和效果,最終就真的淪為觀賞用的聚會,人的生命就沒辦法改變。如果團契有肢體的相交,並且一起互相承托對方的生命,即使不能同時同地進行崇拜,甚至崇拜在技術層面上仍有很多不足,但仍然可以達到聖徒相通,一同敬拜上主。相反,如果我們聚集在一起,但貌合神離,即使有最好的器材和技術,我們也只是完成了一場表演,而沒有崇拜過。

  疫情似乎不會突然完結,既然大家去年都花錢買了一堆工具搞網上視像崇拜,不如想想如何令肢體更投入在崇拜中,與主親近,以及透過其他渠道保持真正的團契。

  歐陽家和(明光社項目主任)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教會觸覺】

【城市心靈】

【天路歷程】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福傳中華踏腳石】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