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二零零三年初「非典型肺炎」(SARS)疫症爆發,頓使香港政府與全港巿民警覺疫症對社區危害之嚴重。隨後經歷過禽流感、豬流感等疫症危機。時至今年一月初「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爆發,疫情的影響比之前有過之而無不及,疫症蔓延直捲全球各國,疫情嚴峻舉世震驚,愁雲慘霧籠罩各地,許多人的心也被震盪。
《疫境中的路德——人可否逃離致命的瘟疫》讓今天正身處於嚴峻疫境中的我們有所啟發和指引。全書分兩篇文章。第一篇是馬丁路德博士所著《人可否逃離致命的瘟疫》,寫於一五一七年爆發鼠疫期間,為回覆當年教會領袖因鼠疫(黑死病)危機向其求教的信函。其答案能概括兩邊對立的陣型:「信心剛強者認為不應逃避」與「信心軟弱者認為應該逃避」,當中涉及人命、健康、信仰、道德與責任等問題,路德作出十分深入及透徹的剖析與教導。第二篇是李廣生博士所著《路德論教會當如何面對瘟疫》,寫於香港爆發沙士疫情期間,對上述路德之信函作歷史背景與內容分析的文章,並給予信徒反思與應用。這兩位跨越近五百年時空的牧者兼博士各自於疫症危機的日子,同以上帝的道為根基,關切羣體的身心靈,為牧者和信徒提供「合乎中道」的真理教導與屬靈牧養。
對今日教會的啟發,我認為:首先,路德對當時德意志教會內兩方立場的信徒——信心剛強者與信心軟弱者作出勸導中指出,前者認為逃避瘟疫是錯誤的,是對上帝缺乏信心;而後者則認為逃避瘟疫是恰當的,尤其沒有公職人士。路德勸導信心剛強者不應譴責信心軟弱者,反當俯就後者。信心軟弱者在逃離前則應當想想自己的責任,有否違反「愛鄰如己」之誡命,撇下鄰舍不顧而去?而李廣生指出香港當時一邊有教會停止所有聚會,即或維持崇拜聚會仍備口罩手套防疫,一切以衞生安全為上;另一邊有主張一切如常,以表示信仰堅定,並對停止聚會或戴口罩者乃缺乏信心。他引用路德的教導提醒後者:「信心絕不是為我們誇口之用」。
今年「新型冠狀病毒」爆發,也出現兩方立場,辯論與爭議相當激烈,一邊廂認為無論疫情怎樣也不應停止教會實體崇拜聚會;另一邊廂卻認為應當立刻暫停教會所有實體聚會,以確保免受感染風險。依路德與李廣生所言,雙方不應互相批評或指責,信心剛強者(對疫症較無畏)應俯就軟弱者(對疫症較擔心),假若同一教會內有某部分肢體因疫症恐懼而建議教會暫停止實體聚會,教會應當慎重考慮,探索改以其他途徑或平台進行,以確保信徒得着屬靈餧養。第二,路德認為,人根據基督徒的自由可逃亡;人若留下服侍有需要的人是信靠上帝和愛鄰舍的表現。然而教牧和公職人員基於責任應留守,前者為要牧養信徒並幫助受苦的人,後者乃要維持社會治安秩序,除非人手已足夠或有替代者。李廣生提醒信徒不要誤以「自由」為「必須」,也莫將「必須」作「自由」。因此,牧者是有屬靈職責,應當謹守崗位,今天即或未必能親身與信徒面對面,可多用電話關懷或網絡教導作牧養工作;並做好防疫裝備進行探訪關懷,實為義不容辭。教會也有社會責任,藉實質的關愛行動去作靈性和肉身需要的服侍,在黑暗時期為主作光作鹽。第三,信徒應為自己面對死亡作好準備,重建與上帝關係,修復與肢體及鄰舍關係,並及早定立遺囑。
祈盼我們靠着主的話語和恩典,跨過「新型冠狀病毒」的災害,邁進「新生命新使命」的豐盛。
備註:部份內容引自:《信望愛——在疫症恐慌蔓延之時》[1]
[1] 查今年三月,小僕於事奉堂會的《芥種》月刊亦曾寫下一篇文章:《信望愛——在疫症恐慌蔓延之時》,林家欣編,(第508期,2020年3月8日刊),頁9-11。讀者若想閱覽全文,見:https://rhenish.org.hk/home/download-area/monthly-news/。
黃華興(禮賢會九龍堂傳道)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閱讀馬拉松】
【香港基督教醫療發展口述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