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的生日禮物


2909 期(2020 年 5 月 24 日)
◎ 文林 ◎ 嘉兒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某天經過書局,看見一疊排列整齊的書籍《情緒勒索》擺放在當眼處。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隨手取了一本來翻閱。仔細瀏覽目錄後,覺得很適合媽媽看,於是買了一本帶回家。

  媽媽生日那天,我把該書送給她當禮物。她看了一下書名,大惑不解的問︰「你是基督徒,怎會買這樣的書?」

  「難道它是禁書嗎?」我莞爾一笑,接着說︰「希望妳看完這書後,認識情緒勒索對個人的影響,從而學習拒絕,這也是我對妳的生日祝願。」

  「……」她欲言又止,未幾正襟危坐在桌前翻閱。

  印象中,媽媽從未發過脾氣,更遑論跟人吵架。若是受了委屈或被人誤解,她就會悶悶不樂,把心事憋在心裏。依稀記得我四、五歲時,有天看到爸爸不知何故斥喝媽媽,少不更事的我便大聲嚷道︰「不准罵媽媽!」在我成長的過程中,類似的情況時有發生,媽媽卻歸咎於「爸爸做生意壓力大,所以把怒氣發洩在最親近的人身上。」

  爸爸過世後,媽媽總算告別了動輒被罵的日子。然而,自從她接手照顧患有「額顳葉認知障礙症」的外婆,媽媽的人生被劈開兩半。外婆經常對媽媽歇斯底里的怒吼,讓我看在眼裏,痛在心上。

  有一回,媽媽把寫有「記得關水喉」的字條貼在浴室的水龍頭旁邊,殊不知外婆見了便破口大罵︰「我患了老人痴呆症,把我送去老人院吧!」無論媽媽怎樣解釋「這是一個善意的提醒」,外婆還是喋喋不休的罵個不停。

  又有一次,外婆要媽媽喝人參藥材湯。當媽媽說她因皮膚過敏、醫生吩咐不能喝溫補湯水時,外婆又大發脾氣,怪責媽媽「不領情」。眼見她情緒激動,不聽勸解,我用眼神示意媽媽向她道歉。不止一次,媽媽被迫吃下她不喜歡吃的東西,即使這樣做是委曲求全,但能平息風暴也在所不計。

  俗語︰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傳統文化告訴我們,服從父母就是孝順,否則就是大逆不道。外婆曾跟我說,媽媽小時候如何乖巧聽話,馴如綿羊,從未被大人罵過,是人見人讚的好孩子。言下之意,現在的媽媽與昔日那個言聽計從的乖乖牌截然不同……

  當年外婆決定從外國回港生活,是因為媽媽信誓旦旦承諾會負起全職照顧的責任。所以,面對外婆稍不順心便大吵大鬧,動不動就說要去死,媽媽都一忍再忍,靠着主賜的智慧見招拆招,化解危機;並以同理心去感受和體諒她,接住她突如其來隨心所欲拋擲的「出氣袋」。這需要多大的忍耐和愛心才做得到啊!

  也許生活長期處於高壓狀態吧,幾年前媽媽因免疫系統失調引發身體其他問題,為此我建議她向手足訴說難處。惟「天邊孝女」毫無同情心之餘,更站在道德高地指責她缺乏愛心,未盡孝道,甚至用侮辱性的言語傷害媽媽︰「照顧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你要多少錢就開個價吧!」為此媽媽傷心不已,覺得自己是「啞巴吃黃蓮,有苦難言」。

  我常想,如果兄弟姐妹間大家平均分擔照顧的責任,互相打氣鼓勵幫忙,就不會讓媽媽太累,讓她有喘息的空間。可惜這樣的援手從未出現過,就連聆聽照顧者的心聲也欠奉。儘管如此,媽媽還是數年如一日的任勞任怨,獨自扛下令人窒息的重擔。

  「對一個孝順、乖巧、體貼他人的孩子來說,情緒勒索的餌,毋須是言語,有時單單一個眼神、一聲嘆息,我們都會『上鉤』。因為,我們在乎這段關係,重視關係中的對方。這樣的在乎,或許是源自於原生家庭的成長議題,也可能是害怕失去愛與肯定,但無論原因為何,這份愛與關係,都不應被任何人濫用或消耗,而是被珍視。」這是一位諮商心理師在《情緒勒索》的推薦序中所言,彷彿是媽媽的寫照。

  走筆至此,忽然想到幾年前,外婆要求媽媽將每月的零用錢,提早三年一次過給她,換成外幣寄給外國的孫兒。由於媽媽覺得不合理,最後沒有付諸實行。自此之後,媽媽便受到外婆「任性的對待」。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我特地將作者的建議印出來給媽媽參考,希望她正視有關問題︰「有些人長期地被家庭親情綁架,壓抑自己,很容易心理上出問題,在這種情況下一定要找到自我排解的方法,多向他人傾訴。要明白人生是自己的,如果親情挽回不了就不要強求,適當地放手也是放過你自己,不要讓本來應該是最親近的人卻給你帶來最大的傷害。」

  聖經說︰「作兒女的,要在主裏順從你們的父母,因為這是正當的。」(弗六1) 保羅在此強調「要在主裏順從父母」,其實與神在十誡裏頒布的「孝敬父母」是一致的。為何要「在主裏」呢?個人認為,若父母是以私慾為出發點,作子女的就不能盲從,不然的話就是「愚孝」;順從父母不是按自己的意思,乃是照着主的教導而行。願媽媽得着從神而來的智慧,靈巧像蛇,馴良如鴿子,善用愛心和孝心,作一個無愧於心、討神喜悅的人。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閱讀馬拉松】

【香港基督教醫療發展口述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