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由一八四一年開始佔治香港島,並且隨即積極建城發展,作為進入中華大地的踏腳石。然而香港的人口演變,亦跟中華大地的治亂局面息息相關。香港成為一處「安全島」,每逢內地發生戰亂,都有大量民眾湧來香港避難。由清朝末年至民國初年,國內陷於百年動亂。在這一百年間,香港持續承接一波繼一波的人口移入潮。
當一八四一年香港起步建城的時候,居民尚未及一萬人。然而建城僅二十年後,正當內地困於「太平天國」戰亂年間,香港人口已經超過十萬人。至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前後,人口超過五十萬人。當一九三七年全國奮起抗日戰爭之前,香港人口昂然突破一百萬人。就在「蘆溝橋事變」的這一年,一批來自廣東省東部的潮汕籍民眾,避亂抵達香港;他們聚居在九龍城地區。
九龍半島的西邊沿岸地帶,隔海對望香港島上的維多利亞城,位置較佳,相對較有利進行城市建設。然而九龍半島的東邊沿岸,並非荒蕪地帶,這裏分佈着不少歷史悠久的村落,亦漸漸進行城市建設。浸信會人士很早已經在九龍城地區的一些村落中設立佈道所,傳播天國福音。那些在一九三七年遷來這區的潮汕民眾中,新來的信徒與原有的一個客家村佈道所結合,組成了較健壯的福音堂。
福音堂在組織管理,各項資源及服務民眾,都較得宜,成長很快,於一九四一年成立正式教會。教會在一九五三年購入現址建造教堂,並且重新定名「九龍城潮語浸信會」。現時的教堂在一九九二年重建落成。
原先的客家村佈道所使用客家話,及後新來的潮汕信徒構成教會的主體,於是教會改用潮語。隨着社會的發展,現時操粵語的新一代信徒構成教會的主體,於是教會又漸漸改用粵語。這個迂迴調改的歷程,一方面反映香港社會變遷,一方面反映堂會的傳道方針。持守需要持守的,調整需要調整的。應世之變,其中需有極大的智慧和勇氣。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閱讀馬拉松】
【香港基督教醫療發展口述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