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一盞燈–在人生暗黑時


2899 期(2020 年 3 月 15 日)
  ◎ 香港基督教醫療發展口述歷史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 電郵推介 電郵 :: 臉書推介 臉書 :: 推特推介 推特
 

  

  二零一四年頭,走出威爾斯親王醫院8A沙士病房的十年後,謝耀揚牧師加入基督教聯合醫院當院牧。「我覺得是回來還債的」,他說累積了很多醫院給他的恩惠,希望與醫護人員一起並肩作戰;行過死蔭的幽谷後,一切豁然,「你會很明白住院病人的心靈狀況,很想進去關心他們」。

  人的盡頭是神的開始

  二零零三年三月九日,謝耀揚到威爾斯8A病房探望會友,當晚已經「中招」發高燒,擾攘幾天終於在聯合醫院確診沙士(當時仍叫作「非典型肺炎」),並根據當時政策,送回最初被感染的威爾斯8A病房裏;十七日凌晨開始氣喘得很厲害,醫生說他不行了,要進入深切治療部。

  誰知很快就收到妻子也被他感染的惡耗,想起四歲和十歲的兒子,「真的是萬念俱灰了」,在哭着向親人交代身後事時,才猛然發覺自己當了傳道人多年,原來還未預備好面對死亡!但感恩最終能得到醫治,更難忘期間醫護人員特意前來鼓勵和為他禱告。

  二零一三年沙士十週年,他與妻子獲邀拍攝紀念短片分享信息。開幕禮中碰到聯合醫院的主任院牧,對方問他可有意加入,想起自己「一直都對院牧事工有負擔,便打算擔當義務院牧」;那時剛結束在堂會的事奉,而且住在醫院附近,於是某天便去找院牧,對方得知他的近況後,便叫他立刻寫信來應徵,原來當天正是全職院牧的招聘截止日。

  「那個timing(時機)很特別,我覺得主預備了我去進入這個社羣,到今天我仍然這樣相信」。

  放下牧會走進醫院,謝耀揚說終極目標沒有改變,「做牧師當然想人信耶穌」,只不過因為醫院是面向社區,一個很多未信耶穌的人的社羣,若打正旗號有時會像推銷產品,反倒惹人討厭。「我再看回聖經的時候,其實耶穌用甚麼方法令人信祂呢?就是關心」。他看到耶穌對着麻瘋病人時,不是催他們相信,而是去接納、去愛、去關心。

  「我在病床看到每一個病人都有很獨特的故事,等待被人去發掘、去關懷;以致他在最艱苦的時候,經歷到『啊!原來這個世界也不是那麼冷漠,或原來我可以在這麼困難的處境找到出路』」。

  最沒盼望的地方找回盼望

  至於在懷安科病房接受臨終治療的病人,雖然好像「沒有甚麼可做,只等待死亡的來到」,謝耀揚的工作就是陪伴,並在有限的時間,「幫他處理人生一些未完成的事情,一些最後想達成的夢想」。

  他記起一個病人,與弟弟反目成仇後,近二十年沒見面,他問他想不想見弟弟最後一面,對方雖然不理會他,「……你看到他是很掙扎的」,最後在他的太太協助下,將弟弟帶到他面前,「那場面十分感動,兩兄弟在床上抱頭痛哭……」。

  「當然我救不了他」,但謝耀揚相信人終究要死,但能夠在死前做回想做的事,這個人生就會無悔無憾。

  「院牧就是在人生最沒盼望的地方找回盼望,在最無助的地方被協助;在人最絕望時找到光、找到盼望」,這是他作為院牧很引以為榮的地方。

  至於那位臨終的病人,最後有沒有信主,謝耀揚說不知道。到最後也沒有刻意叫他信耶穌,只是被邀請去為他禱告,「如果他說好,就代表他真的很需要這個主去幫他」,祈禱後就引導他說阿們,「阿們的意思,就是他認同那個禱告中的祝福」。院牧的工作讓謝耀揚對傳福音的方法,比過往牧會時開放了很多,他希望幫助病人在艱苦中體驗,而不只是墨守成規的套路。

  關顧的方方面面

  除了處理病人的情緒,疏解他如何面對艱難外,院牧還會關懷病者的家人,明白家人作為照顧者是很辛苦的,一方面非常焦慮,但個人感受又常被忽視,「長期病患照顧者其實差不多是一個病人,因為他的心靈是很沈重的」。

  另一羣就是醫護,謝耀揚說這個專職本身在面對學術和操守上的要求,已有一定的壓力,而同時間「社會的氣氛是問責多於鼓勵」,一些失誤很容易成為社會聚焦的地方,加上工作的超標負荷,造成很強烈的負面情緒。院牧部會舉辦一些提升他們正向能量的工作坊,又曾在新春期間派送水果,用行動去鼓勵和肯定大家的辛勞。

  一點燭光足夠照亮黑暗

  五年的院牧工作,讓謝耀揚知道每一個案都是獨特的,有時根本沒甚麼可以預備,只能預備一個單純、澄明、不要胡思亂想的心。相比以往牧會,失戀、失業、夫妻間的吵鬧已是那裏很嚴重的問題;但是在醫院,「真的是生與死的狀態,真的將人生最困難的問題都浮了出來」。

  事實上不少傳道人跟他說,做不到這樣天天直面死亡,覺得工作充斥着負面的情緒,但謝耀揚說正正就是因為醫院裏很艱難,所以只要一點點的燭光,「哪裏就點亮了,哪裏就見到盼望」,讓他有很大的滿足感。他說病人因為覺得自己很慘,只要真的給予一點愛,對方已經覺得很好了。他感謝主使用他,「叫我去讓那點光,帶到最黑暗的地方」。

  生死邊緣看到神的作為

  他有另一個很難忘的故事。

  有一個探望了一段時間的舒緩病人,是醫院同事的爸爸,剛洗禮不久,突然不行,全家人趕到,但媽媽卻在通宵陪伴後回家途中,需要半小時才能返回醫院,那時估計病人很快便會離開。謝耀揚相信臨終病人仍能聽見,就大聲叫他若想見妻子就一起祈禱,只是幾分鐘後,病人血壓跌至零,他哭着求主憐憫,血壓竟然跳回上去,然後又慢慢歸零,如是者來回三次,最後嗓子也沙啞了,而妻子終於趕到,並對丈夫說︰「你走吧」,這次病人真的走了。

  雖然只經歷過一次這樣神奇的事,足以讓他相信自己正履行一份很尊貴的職事,不只是令人寬慰點那麼簡單,而是在生與死的邊緣,怎樣讓人看到神,「按着神的心意,將祝福帶給絕望的人」。

  部署未來拓展事工

  當然世事又豈盡如人意,謝耀揚還是看到好些人「最後都是鬱鬱而終」。有個喉癌的病人要切除喉嚨,只剩下一個洞,心中滿是憤怒,他一直探望鼓勵這病人,為病人禱告,希望他放下心結,在人生的燈熄滅之前,做到正確的決定,安然而去。可是最後看到他離世時,樣子很是懼怕,帶着苦毒;還有一些人因為家庭背景或成長過程十分複雜,未必在三數次的會面能有所改變;就像那個他探望過在精神科的小孩,只有八歲就困在那裏,教人難過。

  謝耀揚亦坦言面對這些破碎的社羣,除了有服侍他們的異象並心腸,院牧必須擁有健康的生命與性格,否則每天面對着那些向你吐苦水的人,又或是反過來拒絕甚至奚落你的人,必然感到沈重和勞累,他感恩自己在工作與生活中能取得平衡。

  過去聯合醫院所處的觀塘,是一個最缺乏資源的地方,癌症病人都要轉去伊利沙伯醫院;但隨着醫院落實擴展,腫瘤科將於二零二三年投入服務,他說這是最好的拓展時機。目前正跟腫瘤科的團隊商討如何開始拓展身心社靈整全的醫療服務,並打算從化療診所那邊開始進行定期探訪,尋找可接觸的個案。他感謝聯合醫務協會的支持,「讓全人醫治的實踐在這社區落實」,繼續使這地方看見上帝的榮耀。

  

  謝耀揚 ︳基督教聯合醫院榮譽主任院牧

  訪談日期︰2019年4月1日

  訪談學生︰陳琳、陳倩顏 / 香港浸會大學

       馮子玹、馬婕妤、陳泳嵐 / 協恩中學

  整理及撰寫︰馬少萍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閱讀馬拉松】

【香港基督教醫療發展口述歷史】




Card image cap

聯會歷史文獻

連結瀏覽
Card image cap

「香港基督教醫療服務發展歷史」

連結瀏覽
Card image cap

「基督教與香港」講座

連結瀏覽


《基督教週報》版權所有
地址:九龍聯合道140號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大樓
電話:23374171 · 電郵:info@christianweekl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