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牧工作的重要性


2859 期(2019 年 6 月 9 日)
◎ E療行傳 ◎ 邱徽道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八十年代我在瑪嘉烈醫院兒科工作,見到陳一華牧師開始做院牧的事奉。當時我以為院牧只是向病人傳福音,並進行基督徒臨終的關懷。直到我九一年加入般含道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認識韓淇威牧師,才明白院牧關懷是全人醫療的一部分。醫護人員工作繁忙,沒有太多時間去仔細及持續地關懷病人及其家人的心靈需要。院牧卻可代替醫護人員完成這項重要任務。醫護人員都很自然地按病人需要轉介院牧。

  隨後我加入了「雅麗氏何妙齡那打素醫院牧關事工督導委員會」,見證臨床院牧工作的專業化發展,與及國際化的認證及督導安排。有一位資深的臨床心理學家對我說,他很欣賞院牧的朋輩式輔導服務。有別於專家輔導,很多時病人及家人更容易接納朋友或街坊式的關懷及勸慰。尤其是在病人彌留、出喪及哀傷的處理上,院牧都能給與整個家庭很大的支持,也適時給基督徒帶來盼望和安慰。各院的院牧經常都得到很多讚賞。

  十多年前先父患癌,在北區醫院病房彌留之際,作為醫生的我也感到焦慮,身心疲累。我本身的教會同工都有定時探望父親。但因路途遙遠,當先父垂危時,當時院牧鄧碧齡姑娘都願意多次探望我們,使我們安心,我十分感激她。

  在我兒科的工作中,會遇到很多心靈問題。例如新移民母親不適應,青少年因為學業或父母離婚而受到困擾等。他們未必可立即得到臨床心理或精神科服務,但有時他們會願意接受輔導,尤其我會解釋院牧主要是聽他們的心事,並非着重「講耶穌」,他們也可選擇其他宗教的院牧輔導。在診症時,有些病人或家人談到傷痛處,會潸然淚下,我就急急聯絡院牧接手安慰。

  曾經有一父親帶子女來看普通的病,言談間他說出他在國內曾經犯罪,雖已接受法律的制裁,但他卻不能原諒自己,一直耿耿於懷。我提議他去見基督教的院牧,嘗試透過認罪、信耶穌而得到真神的赦免。院牧後來告訴我,他參加了教會聚會,開心得多了。

  我認識一位在台灣長大信佛的女士,父親因病離世,她久久未能釋懷。她找到一位心靈治療師,這治療師開始時並沒有向她傳教,只是引用聖經的話語去安慰她。這位女士在治癒之後,才知悉治療師是個基督徒。有一天,她的朋友爽約,因着聖靈感動,她自動走入基督教堂聽道,及後受洗並加入事奉工作。我相信在院牧工作中近似的例子一定不少。

  近年很多教會及神學院都派更多人接受牧關訓練。隨着未來人口老化,病床增多,醫護人員時間不足,相信醫院牧關工作的機會有增無減,愈來愈受重視。願主使用院牧事工,在各醫院及院舍裏榮神益人。

  邱徽道(兒科專科醫生)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教會觸覺】

【E療行傳】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淨山清泉】

【深入以色列】

【牧心世情】

【畫出深情】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