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書卷關鍵經文
 理解歷代志下信息


2859 期(2019 年 6 月 9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為幫助信徒掌握閱讀聖經之法,環球聖經公會及播道會尖福堂已於五月十日,在播道會尖福堂舉辦「歷代志下快閱通」公開講座,建道神學院聖經研究系助理教授高銘謙博士解釋,《歷代志下》記載了不少君王的事跡,目的正是引證七章十四節所提到上帝的應許和盼望,鼓勵信徒細閱重點經文,加深對書卷的理解和認識。

  高銘謙博士指,《列王紀上》與《歷代志下》有不少相似經文,由於《列王紀上》較早成書,故作者必然是參照前者而寫成《歷代志下》,然而當中也作出了一些修改,反映作者希望藉書卷表達不同的信息。

  他比較《列王紀上》八章和《歷代志下》六章,兩章均記載所羅門求認罪蒙赦免的禱告,部分字句內容近乎一樣,惟當談及上帝垂聽禱告的經文時,前者是記載上帝「在」天上垂聽,後者則改為上帝「從」天上垂聽。他解釋,「在」天上強調聽禱告的地方,「從」天上則有「離開」的意思,反映《歷代志下》的禱告觀強調互動性,側重點偏向天與地的來往。「所以,如果耶和華聽禱告,即代表祂揀選了此殿成為天地互通的殿,同時揀選這成為聽禱告和認罪悔改的殿。」

  此外,兩章內容另一分別為所羅門禱告的總結(代下六40-42),其中作者更刻意在四十二節提到「慈愛」一詞:「耶和華上帝啊,求祢不要厭棄祢的受膏者,要記念向祢僕人大衞所施的慈愛。」他解釋,「慈愛」一詞早期是解作忠誠履行契約內容,後期則具有宗教意味,形容上帝與人立約,祂會用慈愛確保承諾永不落空。由此可見,《歷代志下》描述所羅門的禱告不但祈求上帝赦免認罪悔改者,更求祂在盟約的關係中賜下慈愛。

  自卑禱告 尋求上帝的面

  高博士引述耶和華回應所羅門的禱告(代下七12-16),短短五節已交代了耶和華聆聽禱告,又描述了不遵從誡命所衍生的咒詛光景,最重要是七章十四節提到,人必須自卑、禱告、尋求祂的面和轉離惡行,罪才可獲得赦免。他強調,這節經文十分重要,因為這是詮釋《歷代志下》的關鍵鑰匙,亦是理解書卷信息的重要經文。

  他舉例,《列王紀上》和《歷代志下》均有既定的寫作模式形容君王,如形容某君王「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正/惡的行」等,惟《歷代志下》卻刻意補充「好的皇帝尋求耶和華、壞的皇帝尋求巴力」,其中「尋求」一詞正是出自七章十四節,具有「尋求耶和華的面」的意思,用以評論列王的表現。因此,當君王行為正直,經文必然出現自卑、禱告、尋求祂的面和轉離惡行等詞彙;相反,如君王行為邪惡,經文必以心高氣傲、不祈禱、離棄上帝和偏行己路等詞彙形容。

  他以羅波安(代下十至十二章)為例,經文記載他擁有軍事建築、宗教和家庭等成就,但隨着成就日增,他覺得眼前所得的都出於自己,慢慢自高自大,離棄了耶和華的律法。於是,耶和華派遣埃及王攻打他,打垮其引以為傲的軍事強勢,讓他知道耶和華是掌權者;其後他聽了先知的話,便自卑地承認耶和華是公義的(代下十二6),然後耶和華便承諾不滅絕他們。

  他表示,「自卑」一詞又是出自七章十四節,目的只為帶出《歷代志下》一個重要信息:「尋求神便獲取到強盛,離棄神便馬上派兵攻打你,過程中先知會作出呼籲,如果願意自卑,神便拯救你。」可見作者希望透過描述羅波安的光景,告知人不需要金錢、城邑和軍事勢力,而是在上帝前保持警惕、自卑和禱告。

  君王事跡 展現上帝應許

  高博士又提到烏西雅和瑪拿西兩個君王,經文均闡述了尋求耶和華的面、自卑和禱告的重要性。烏西雅早年定意尋求耶和華,上帝就使他亨通,名聲和勢力便強盛起來,但他慢慢心高氣傲,竟要進耶和華的殿並在香壇燒香,干犯耶和華。結果,上帝令他長大痲瘋,直到死去當日亦未治好,這正是不尋求耶和華的後果。

  然而,瑪拿西卻剛好相反,他作王期間行了許多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如為巴力築壇、行邪術、在神殿中鑄造偶像等,可謂壞事做盡。但當他被耶和華懲罰被擄巴比倫,經文記載他在上帝前自卑和祈禱,誠心悔改,於是耶和華恢復他的皇位,再次活現《歷代志下》七章十四節的套路和邏輯。「《歷代志下》描繪皇帝之細膩,讓你明白耶和華不變的應許正是出自七章十四節,這是一個顯而易見的簡單原則──只要在上帝面前,自卑、禱告和尋求上帝的面。」

  因此他重申,七章十四節是詮釋《歷代志下》的關鍵鑰匙,信徒如能明白經文的意思,便能更得心應手地理解《歷代志下》的內容和信息。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教會觸覺】

【E療行傳】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淨山清泉】

【深入以色列】

【牧心世情】

【畫出深情】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