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帶孩子參與文化表演節目,我很樂意;但每當想到一大班家長空群而出,著實有點怕─雖然自己也是家長一名,但不得不說,香港一些家長的表現,有時真叫人不禁搖頭。
不同於一般以成年人為對象的文化表演,合家歡的劇場節目,有它的既定文化─歡樂熱鬧,溫情洋溢,場地管理亦有較寬鬆的規格─這都早有心理準備了,但當被干擾得無法專注欣賞,還是壞了心情。
坐在後排的兩家大小,由入場開始便拿著手機瘋狂拍照:「望著鏡頭啊!靠近一點啦,笑!」......燈漸暗,表演將要開始了,但她們的聲音還未停下:「熊熊快要出場啦......看得不清楚嗎?來媽咪抱抱......」這位坐在媽媽大腿上的五六歲男孩,每當興奮起來就往我的椅背後踢。小孩,都算了,但那位母親,完全沒有顧及他人,全場一直在解畫:舞台上靜靜地飄著樹葉,一片詩意─啊,秋風起了......布偶小熊揉著眼睛─唔,小熊好傷心......她是不是低估了孩子的領悟和理解能力?
我相信,願意出席這些親子活動的,都是愛錫孩子的好家長,希望孩子能開闊眼界,感染文化氣息,但同時,我們有沒有讓孩子學習對他人的尊重、出席公眾場合的禮儀和修養,並且通過身教,讓他們也懂得自尊和自重?
我曾經多次參加兒子學習樂器中心舉辦的小型音樂會,見過更多叫人瞠目結舌的現象。
節目不設畫位,早於表演前大半小時,場外已大排長龍,但那並不保證可以得到最佳座位,因為,觀眾席上散落著各種隨身物品,部分家長在等候同學綵排期間已經「預留位置」,他們知道大會是絕對不會切實執行清場行動的。
表演過程准許不用閃光燈拍照。於是,各式攝影器材始起彼落,場面壯觀;當中不乏像「狗仔隊」專用的超級長鏡頭,按動快門時「劈啪」有聲,彷彿配合台上的演奏打著不規則的拍子。不論前排座位不斷回頭抗議的觀眾眼神如何凌厲,「專業攝影師」仍旁若無人,陶醉其中......
看到孩子們努力後的成果,的確值得興奮。但當我們花上金錢讓孩子投入心力時間學習各種樂器,究竟想他們從音樂中學得甚麼?而且音樂之外,是否還有更重要的生命功課?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喜樂工程】
【破局錦囊】
【商旅大中華】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有衣有食】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文林】
【童話人間】
【釋經講道】
【品蘭集】
【靈修果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