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父學長徐華清又係「 客家」人


2457 期(2011 年 9 月 25 日)
◎ 教會今昔 ◎ 浩然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由於「       客家」人專精於打石行業,香港開埠各種建築多所仗賴,以使不少客家人因而致富。早年客家多是群居,無論香港亞公岩、大坑、西環、雞籠灣;九龍鯉魚門、牛池灣、九龍城等地,已有不少客家人聚居。在香港專事客家人傳道工作,以巴色會(即今日崇真會)優而為之,特別是第四街(又稱高街)的救恩堂;和筲箕灣的崇真堂,都是許多客家人集結地方。其時被教會牧師和信徒的勸化信耶穌的客家人,以救恩堂最興旺(見上圖)。

  有一個例子,就是國父孫中山一位中學高班的學長,名叫徐華清,他是廣東五華鯉魚江人,自小家貧,父親徐良寬在港以打石為生。徐華清十二歲沿途行乞到汕頭,隨後乘船赴港,得與父親團聚。父親適逢為高街教堂打石工作,徐華清亦加入打石謀生,以其為人殷勤誠懇,被西牧賞識,鼓勵夜校讀書,因成績過人,後入讀中央書院,至一八八三年中學畢業,考入天津北洋海軍學堂,於一八八六年第二屆畢業。由於成績優異,得教會協助前往德國攻讀醫科,至一八八九年學成獲得博士學位。返國後在政府服務,甚受器重,接觸洋務運動上層的官員。其時王太后慈禧患有疔瘡,群醫束手,後經由袁世凱和李鴻章保奏進宮診治,不久痊癒,恩加賞賜並敕封一品花翎頂戴。又以袁世凱訓練新軍,奏准創立北洋醫學堂(見下圖),校址設於天津東門外海運局,委徐華清為總辦(按即校長),伍連德為協辦。創辦初期,羅致師資,延聘日本軍醫賀精次郎為總教習(教務長),學制四年。另設疫學堂,由日人古城梅溪主理,一九零六年改名為陸軍醫學堂,並創辦藥科(北洋醫學堂即今日台灣國防醫學院)。民國成立,徐氏任陸軍軍醫總監,有「中國軍醫之父」稱號,後調任海關監督。徐氏為官清廉,甚重鄉間教育,曾捐資修建鯉魚江完全小學,五華縣第一、二、三中學,在鯉魚江創建教堂和義倉,又從天津運送大批奎寧丸回鄉醫治鄉親虐疾。時至一九二四年六月二十四日在天津腦溢血病逝,得齡六十四歲。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喜樂工程】

【破局錦囊】

【商旅大中華】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有衣有食】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童話人間】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一個字一顆心】

【職場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