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博奕論


2457 期(2011 年 9 月 25 日)
◎ 職場攞景 ◎ 鄭景鴻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約十年前,香港上映了一部來自美國的勵志電影,A Beautiful Mind(港譯《有你終身美麗》),感動了不少人,也讓香港人認識了著名的美國數學家約翰.拿殊(John Forbes Nash Jr.)。因為,該電影就是根據他的生命故事改編而成的。

  他在一九九四年憑著對博弈論(Game Theory)研究的傑出貢獻,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也因此引起了世人對博弈論的興趣。今年初,他也曾獲邀來香港作公開講座,吸引了不少人慕名而來,傳媒也有頗多報道。

  約翰.拿殊是個數學家,卻以科學理論來分析人的行為。近年來,國際著名的商學院更紛紛開展有關研究在商業上的應用。

  這理論的經典例子是「囚徒困境」,是一個非零和博弈。大意是:兩個嫌疑犯被分開審訊,警官分別告訴兩個囚犯,如果你招供,而對方不招供,則你會立即獲得釋放,而對方將被判刑十年;如果兩人均招供,將會各被判刑兩年。如果兩人均不招供,將最有利,只會各被判刑半年。但由於兩人無法溝通,於是只能從各自的利益角度出發,都是選擇了招供。這種情況稱為「納氏均衡點」。這時,個體的理性利益選擇與整體的理性利益選擇是不一致的。

  博弈論在當今商業掛帥的職場上,主要可用於分析競爭的形勢。複雜艱深的博弈論也好;功利實際的博弈觀也好,本質上總是希望在職場上的矛盾衝突中,能鬥爭勝利。在競爭激烈的現實大環境下,職場上似乎少見到以和為貴的雙贏局面(win-win situation),兩敗俱傷的雙輸情況反而多見。

  職場上的基督徒是幸運的一群,因為無論他們面對如何困難的局面與難纏的對手,總可以憑著信靠,心平氣靜地從滿載生命智慧的經典-《聖經》中尋求指引,無需煩惱地思索要用甚麼理論策略來研判探析別人的行為。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時事透析】

【息息相關】

【黃金歲月】

【喜樂工程】

【破局錦囊】

【商旅大中華】

【如沐春風】

【朝鷹珍藏】

【有衣有食】

【誠心所願】

【教會今昔】

【童話人間】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一個字一顆心】

【職場攞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