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選委怪「異」象
 信徒踴躍投票能堵種票


2457 期(2011 年 9 月 25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選舉委員會基督教界別選舉2011」終踏入提名階段,經過多次諮詢修改,今屆能否走向更民主?上屆基督教界選委代表吳思源於九月九日晚上,在明光社主辦的「基督教選委怪『異』象」中分享上屆選舉的怪現象,並認為只要有更多信徒投票就能堵塞種票情況。

堂會反應冷淡   易出現種票情況

  早前惹來風波的「協商」說法,吳思源推論是來自零七年選舉的怪異現象,他指出上屆共有一萬七千多名信徒投票,只佔全港信徒百分之九;而推動投票的只有十個宗派、一百二十個票站,佔港堂會不足百分之十,他說:「堂會反應冷淡,投票成效不理想,故容易產生所謂的種票、及小圈子選舉的情況。」 他相信基督教協進會誠心誠意辦好新一屆選舉,除了在技術上,亦冀望提高選委的公信力和認受性,但中間仍存在矛盾。

  上屆出現「票王」問題,選舉被批評宗派壟斷,故他推論協進會希望藉此撥亂反正,提出「協商」方式,令十個席位能由多個宗派代表平均擔承。他批評:「協進會工作效率慢,零七年發生,到今年四月才如夢初醒開始修訂。雖然他們用心良苦,但協商方式是個純情想法,並不實際,結果令政治正確性吃了悶棍。」但他亦解釋瞻觀上屆票數與宗派不成正比,相信並無真正宗派壟斷的情況,亦坦言仍未有人想出有智慧的方法解決。

選委難作宗教真代表   成為選委卻可選人大

  「無論如何選都難有代表性?」吳說,特首選委原意是爭取界別利益,但宗教界爭取甚麼「利益」?爭取特首幫助更有效廣傳福音?他坦言怪異得想不通。他認為信徒有「公民」和「信徒」兩重身分,以公民身分應有選舉責任和權利,但以信徒身分去選舉就存有深層矛盾,他反問:「實際上如何用宗教精神和理念去參選?信徒的原則應是『凱撒歸凱撒,上帝歸上帝』,我們關注的是傳講天國福音,用信徒身分選舉本質上是矛盾的!」

  吳思源認為信徒應要知道成為選委將有額外的「著數」,包括選香港人大代表、應酬飯局聚會、國慶升旗禮等,他說:「在任期間,除了選香港人大代表,我並無參與其他活動,我和李炳光牧師持守一個原則:我們是教會代表,做任何事之先必先問准教會。」

  吳坦言過往選舉參與人數低下,今屆民主性即使進步亦不高,要有效堵絕種票情況,先要提升信徒興趣及提高投票人數,說:「若浸信會、宣道會、中國基督教播道會、平安福音堂等人數多的宗派去投票,多五、六千人參與投票便能有效減低種票情況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