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44 期(2001 年 11 月 25 日) ◎ 一個人在路上 ◎ 巧兒
分享: Whatsapp ::
電郵 ::
臉書 ::
推特
教會的弟兄姊妹喜歡用 :「他日天國重聚」來安慰失去至親的人。 暫忍別離,惟願他日天家相見,的確也曾經是我在痛苦中的盼望。
其實,將死亡視為短暫的別離, 並非基督徒獨有的見地,民間也普遍流行類似的安慰。記得,外子去世時,一位好友就曾經這樣說:「他年中也有不少時間出國公幹,就當他今次又出差吧! 反正終有一天,大家都是同一歸宿」。
卻不知道,空幻飄渺的期盼,有時比忍痛成一快的決絕更折磨人。
生離死別被喻為人生最大的痛苦。 離和別背後隱喻的是合和聚。那麼,在世的聚合和離世後的聚合是同一樣的光景嗎?在世的分離, 盡管你不在身旁,但在我認知的範圍內,不會懷疑你的存在。而且,我知道後會之期。 我還知道,他日的你,還是今日的你。 他日的我,還是今日的我。於是,我們會以「此情若是久長時,豈在朝朝暮暮。」作為互勉。深信,再見之日,思念的痛苦將被重逢的喜悅所取代。在世的你,是一個有呼吸氣息,有喜怒哀樂,可觸可及的生命實體;一個可以共同分擔或柴米油鹽的瑣碎,或凌霄壯志的宏大,並肩攜手的伙伴。我之於你,相信也是一樣的實在。可是,昨天離世的你,他日離世的我,掉棄了這個有形有相的軀體,解除了柴米油鹽的桎梏,放下喜怒哀樂的觸動,將會是個怎樣的模樣?
「我們錯了;因為不明白聖經,也不曉得神的大能。當復活的時候,人也不娶也不嫁,乃像天上的使者一樣。」(太四29-30)天國的情況是我不曉得的。那個不娶不嫁,天上使者的你我,也是地上的你我所不曾認知的。既然,天上的你已非地上的你,天上的我也非地上的我。既然,我非我,你非你,見與不見又有何相干?思念也是無謂,盼望也是徒然!罷了,罷了,讓他不見罷了!
email:howyeehk@yahoo.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