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兒樣子傻兮兮的,只要見她眼珠兒左右滾動兩下,便會向你提出一些令你發笑的問題。
「媽咪,我的生日是在四月,姊姊的生日是在十月,明明過了四月,才到十月,是不是應該我是姊姊,她是妹妹才對!「媽咪,你和爹D結婚已經十年,為甚麼姊姊才九歲?」「媽咪,爹D說我本來是男孩子的,為甚麼現在我是女孩子?」對於小孩子這些天真的發問,我從不敢胡亂作答;別以為應付過了便算,原來,她們會將你的答案牢記腦海中。她們的小表弟,已經九歲了,仍然相信自己是從媽媽的肚臍中鑽出來,然後再把那個「開口」縫合成肚臍,又相信看完電視不洗臉便上床睡覺,臉上便會長出雀斑來。
我曾犯了一個小小的錯誤,雖是無心之失,但卻警惕我以後在兩個女兒面前,說話千萬要小心,不能講「反面」說話。
有一天晚飯時,一家人圍坐餐桌,邊吃邊閒聊。我向「一家之主」報告街市行情:「最近菜價又上漲了,買甚麼都貴,連豆腐也要賣一塊錢一磚。」我用筷子頭指著那碟肉碎蒸豆腐說。「既然那麼貴,便要多吃幾口了,下次可能媽咪不再買了。」一家之主邊說邊用湯匙掏了兩羹滿滿的,分別倒進兩個寶貝的碗中。
一星期後,學校派測驗卷,大女兒的常識科得到九十八分。我為她覆核甚麼地方做錯了。原來是是非題,題目是:「豆腐是一種營養豐富,價錢又便宜的食品,我們應該多吃。」女兒竟然在題目後面圈上「非」這個答案。
「幹嗎這般簡單的題目你也做錯?」我尖著嗓子大叫。
「是你說的,上星期你不是跟爹D說豆腐價錢很貴嗎?」她氣定神閒的回應。
真想不到這個「禍」是我闖出來的。小孩子年幼,未有足夠的智慧去理解「反面」的說話,他們往往會把父母和老師所說的當成「權威」,你雖然漫不經心的說,但他卻牢記心中。這個教訓,叫我反思。聖經的教導:「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既是母親,也是老師的我,真的要多警惕自己的言語,行為,以作他們的榜樣。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細說心語】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英倫拾絮】
【宣教千里】
【牧養手記】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
【一台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