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李冰的名字,相信香港沒有多少人不知道她是一位傑出的女中音聲樂家。但是有多少人知道李冰也是一位有成就的聲樂教師呢?出席六月三十日在香港大會堂音樂廳(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以「美樂情緣」為主題的李冰第一百次門生演唱會的千位聽眾都心中有數。
本人慶幸是那個音樂會的一千聽眾之一。我十多年前擔任中文大學崇基學院院牧之時主辦「大學講章」多次就有李冰的高足(她是崇基音樂系的聲樂教師)參予獨唱。這次有三十三位她的先後門生獨唱、二重、三重、四重唱演出,我親自目睹、耳聽其桃李滿門之盛(這是一小部分學生而已),其中不少在各教堂聖樂事奉,或多個在聖樂團中擔任獨唱。
兩小時多之節目安排,由李冰教授精心設計,可謂花盡心思。作曲家包括巴洛克時代(Baroque)的浦賽爾、鮑西、奧爾奈、巴赫;歌劇作家莫扎特、白里尼、華格納、唐尼彩第;聖樂作家韓德爾、古諾;歐陸、英國、美國浪漫派作家馬勤、拉威爾、佛瑞、奎爾特、布拉姆斯、奇萊西;英國及愛爾蘭民歌;中國藝術歌曲家黃友棣、蕭友梅、陳田鶴、陳永華等。當晚演出的歌曲共四十二首,全場內容異常豐富。
該晚音樂會開始幾首樂曲,為了配合當時的風格(Baroque),用古鍵琴(Harpsichord)伴奏,雖然有其特色,但受樂器本身所限,發音微弱,為美中不足。伴奏樂器除鋼琴及古鍵琴(伴奏者都是高手)外,尚有中小提琴、長笛、單簧管等,使音樂會生色不少。
音樂會之主題為「美樂情緣」,一如各歌曲顯示,將美麗的音樂與高雅情懷結下不解之緣,如第一首樂曲便是浦賽爾的「如果音樂是愛的糧食」四重唱(莎士比亞詞)。
又如李冰在場刊的「前言」所說,音樂將師生結合畢生的師友緣分。誠然,認識李冰女士的人都知道她三十五年來對音樂教育之熱誠與執著,致令她有今日的成就,甚得學生們的愛戴。其實昔日的學生,今日已有多人在音樂界有所成就,成為其他行業的專業人士、成為社會知名人士,其中多名是熱心基督徒,經常在教會事奉聖樂。李冰老師培養人才之多,相信在香港無出其右。李冰熱心愛主,是本港教會不可多得的音樂界人才。
演唱會最後一首樂曲是奎爾特的四重唱,「主啊,勿以稱讚歸于我」(Non Nobis, Domine)。這是一首有濃厚宗教意味的歌曲。是啊!從基督教信仰來看,音樂之美,演唱之佳,應受稱讚的不是作曲家、演唱家,而是一切美善的創造主。
李冰的丈夫,李景雄牧師告訴我說,演唱會完畢後,不少人向李冰道賀,她謙遜地說:「一切稱讚應歸於主!」。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細說心語】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英倫拾絮】
【宣教千里】
【牧養手記】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
【一台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