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收到聯會邀請撰寫文稿,分享個人最喜愛的聖詩樂章時,覺得有些困難。想到自己所喜愛之聖詩樂章確有不少,故很不容易去分出彼此,指明那首是我最喜愛之。經過向編輯提出自己之看法,並得到編輯提出自己之看法,並得到編輯同意來放寬撰案範圍,將一些感動自己,藉著它造就和影響自己之聖樂寫出來。
因著這個對自己富挑戰性之題目「最愛之」,不禁向自己問起了不少的問題:哪種聖樂是自己所喜愛的?為何會喜愛它?它對自己起了甚麼作用?我是誰?我最喜歡之詩歌,對別人來說又有何關係?一串串的問題發出。同時腦海中則響起了一首首的歌曲,過程中,所謂難題反而成了對自己之分析,更瞭解自己對各類聖詩樂章之愛好情況了。
究竟我喜愛何種聖詩樂章?
發覺自己原來從很早期之聖樂至如今之敬拜短歌等都是使我受感和喜愛之;詠唱(Chant),是很早期的唱經式,近乎朗頌調的詠唱,它會令我聯想到神。在它清而單調,簡而平淡中,即使唱在某種我所不懂之文字裡,我亦會隨著它之曲調將自己莊重起來,舉首望神而感受到神聖的主面。
熱鬧之大合唱
神劇(Oratorio)中,有不少大合唱,分男女四聲部,有效果需要時,更有作家寫用雙重四聲部之出現。
神劇亦是頗為吸引我之樂曲,神劇與俗樂(Secular music)中之歌劇(opera)的分別,就是較歌劇少了佈景、服裝與動作,而相同之處乃是兩者均有戲劇性之劇情內容。神劇之內容當然是出自聖經之片段,不然就是讚美神之曲目,甚至是整套的音樂崇拜(Mass),或是用經文所寫的追悼曲(Reqiem)等之與神有關之樂曲。其他還有如經文歌(Motet),清唱劇(Cantata)中,亦有很多合唱曲。
教會所唱用的詩歌(Hymns)
詩歌中有太多首不單是我們喜愛的,簡宜是難以捨下的。多年前,當聖樂前輩黃飛然弟兄從加回港度假時,我捉住了機會,請他錄了一盒詩歌帶,並為它定名為「黃飛然難捨詩歌集」。
本色化聖歌
雖然我們居住在香港,然而因著文化之影響,香港已變成了一個頗為國際性的城市。當然有許多人不介意唱用不同文字的詩歌,為了普遍,本色化之文化仍然是有用之工具之一。音樂、歌曲亦不例外。
就自己來講,因喜愛世界各地不同之文化,亦有機會接觸和瞭解一些不同之文化,並喜歡研究吸收,但本色化之聖歌,一樣使我有親切感、有陶醉、有投入。
現代敬拜\詩歌
當然,我亦可以投入在現代敬拜詩歌當中,用心靈誠實去唱頌神,享受神。
粵曲聖樂
粵曲聖歌亦甚有特別韻味,在傳福音上亦有效。自己曾買書和錄音帶唱玩,黃崇護牧師曾問我有否唱粵曲,因為我始末公開唱過,因我的音色唱花旦過粗,但又不甘心反半。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細說心語】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英倫拾絮】
【宣教千里】
【牧養手記】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
【一台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