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相處


1928 期(2001 年 8 月 5 日)
◎ 父母也EQ ◎ 余德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忙碌的香港家庭也會有家人相聚的時間,但當中有多少時刻我們是在增進親情的呢?大部分的時間是否都已花在討論功課和分數的話題上?種種的任務代替了家人相處的時間,從親人關係的發展上,我們的家庭都只能得「零分」。很多小朋友並不想只和家人做家課,他們最渴望的就是能多些合家旅行的時間,或能享受多一刻互吐心事的空間。

  我們當中一些夫婦的分工程度也確是過分清楚分明。似乎大家對彼此工作範圍以外的遭遇都不大感興趣:丈夫沒心情聽太太撫養兒女的瑣碎事,妻子也不懂丈夫工作的太多煩惱。因著太久沒有溝通的緣故,彼此了解對方的事情常是些陳舊資料,共同生活的溝通基礎十分薄弱,夫妻間往往產生很多誤會。

  很多家庭都考慮送子女到外國升學。父母們一心為子女著想,但卻忽略了子女心裡所想的感受:父母想盡快離開對我的照顧。家長們有否想過在孩子的眼中,自己可能只是一個想博取高利潤的投資者,希望子女能盡快賺錢以獲取最好的回報。子女在整個過程的感受可能只有冷漠,沒有溫情。

  所以,在家庭中要維持良好的關係,最重要的是大家能尊重每一位成員的感受,而避免只有父母一廂情願的情況。成年人亦有責任在做重要的抉擇時,小心衡量自身的能力,免得最後導致兩夫婦互相壓迫,苦苦堅持錯誤的惡果。

  我遇過一位母親,收到在外國留學的女兒的信,述說在外的讀書生涯吃不消,已經留班一年仍不見好轉。這位母親不想自己的期望和所花的金錢,成為女兒過重的心理包袱,於是就把女兒接回香港生活,並沒有強迫她勉強繼續學業。這個家庭因著常有傾訴內心感受的習慣,而化解了一次原可帶來很大打擊的事情。

  在患難的時刻,親情就顯得更加重要。平日家人若已建立好互信的溝通習慣,親人間的感情就會在逆境中給與我們強大的凝聚力去面對。否則,我們家中每人都只是些被孤立出來的可憐人。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聯會特別事工】

【教會之聲】

【畫中有話】

【誠心所願】

【文林】

【親密家庭】

【餘暉集】

【資訊前線】

【細說心語】

【教會圖說】

【神學縱橫】

【英倫拾絮】

【宣教千里】

【牧養手記】

【如情未了】

【交流點】

【市井心靈】

【父母也EQ】

【心靈照相機】

【一個人在路上】

【一台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