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下長者心靈困乏
 布偶作傳福音媒介


3014 期(2022 年 5 月 29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 電郵推介 電郵 :: 臉書推介 臉書 :: 推特推介 推特
 


  「長者跟小朋友一樣充滿好奇心,很想得到別人認同和肯定。布偶可以有不同主角、性格和特點,對長者來說,布偶有趣又好玩,有些頑皮更十分可愛!」談起布偶,布偶義工訓練導師李榮漢先生(Uncle Tony)雀躍之情,從字裏行間可見一斑,原來在他眼中,布偶不單是孩童玩具,更是與長者溝通和傳福音的好工具。

  大部分人童年時都會接觸布偶,無須學習已可輕鬆把玩,但若要成為與他人溝通甚至傳福音的媒介,則需接受基本訓練。Uncle Tony指,操作時最重要有自信和不害羞,心態上要把布偶視為生命而非玩具,當布偶成了自己的朋友,使用上便會得心應手。另外,聲線高低及手口協調亦同樣重要,操作者與布偶的聲線、個性、表達方式必須截然不同,觀眾才能感受到「二人」的分別,自然投入和開心地觀賞。他又建議,除非演繹特別的故事,否則應盡量揀選外形可愛的布偶,因較易被人接受;使用前先祈禱,求上帝幫助自己藉布偶傳福音。

  「去年曾跟長者分享使用和學習布偶,他們大部分都是第一次接觸,原本以為布偶只是小朋友玩具,大家都想不到竟然可利用布偶說故事。」當時,一眾長者需要在台上操控布偶表演,剛開始時大家都戰戰兢兢,但熟習後卻愈來愈有自信,慢慢投入每一個環節。

  突破自己 新方式領人歸主

  Everyone Press Ltd早於兩年前開展長者布偶事工,創辦人李秀芳女士分享,機構去年與教會合辦課程,有義工學習布偶操作技巧後,嘗試以布偶與患上腦退化症的母親聊天。義工當時拿起布偶,繪形繪聲地向母親講故事和唱戲曲,出乎意料,平日反應遲緩的母親竟然專注起來,慢慢露出喜悅的表情。義工更興奮地告知,經過持續以布偶溝通後,母親後來甚至願意與家人外出聚餐,可見布偶有助改變長者心情,以致願意接觸外界新事物。

  李秀芳女士表示,機構在成立事工初期,主要以布偶作兒童及教育事工,尤其幫助特殊學習需要的兒童建立自信。隨着近年不少家庭移民,年長家人只好獨留在家或被送進護老院舍。因此,機構兩年前於教會開始培訓義工,鼓勵弟兄姊妹在疫情後,嘗試以布偶探望和關心身邊的長者。

  不過,過去數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探訪活動處處受限,護老院舍更謝絕探訪,對布偶事工造成極大影響。「我們只好把握面授機會,如果不行就用Zoom。至於院舍或許未能開放,那就先與社福機構配合,或透過教會外展福音佈道隊探訪獨居長者。」至於與教會合作方面,她稱曾舉辦教會布偶工作坊,訓練剛退休的弟兄姊妹,利用布偶作外展工作,包括探訪長者和向兒童分享聖經故事等。

  今年三月,機構獲「社創基金」資助開展「助人與自助──布偶跟你做個friend!」事工計畫,現正招募剛退休的弟兄姊妹加入「布偶開心義工隊」,完成課程後,將帶着布偶探訪護老院、長者中心及獨居長者。Uncle Tony是該計畫導師,他坦言布偶是一個很好的溝通工具,只要願意花時間和有耐性便能學會,退休人士不但有閒餘時間,其豐富人生閱歷和工作經歷,對傳福音有莫大幫助。

  李秀芳女士期望與教會合作,同時鼓勵信徒踴躍參與,她直言四周充滿傳福音的機會,應突破自己,嘗試以新方法吸引人歸向主。「教會除了兼顧傳統外,也不要忘記新方法對很多人也有效,鼓勵大家在時代下抓緊每一個傳福音的機會。」有關布偶事工詳情可瀏覽:www.everyonepress.org 或聯絡該機構查詢。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教會觸覺】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牧心世情】

【環迴新界賞教堂】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窮遊非洲未必窮】

【解開情意結】

【資訊】

【連載小說《捨得》】




Card image cap

聯會歷史文獻

連結瀏覽
Card image cap

「香港基督教醫療服務發展歷史」

連結瀏覽
Card image cap

「基督教與香港」講座

連結瀏覽


《基督教週報》版權所有
地址:九龍聯合道140號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大樓
電話:23374171 · 電郵:info@christianweekl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