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會辦講壇事奉研習
 譚志超示範宣講新約信息


3014 期(2022 年 5 月 29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傳道部同工組已於5月16日,假聯會教牧中心舉辦第十五期講壇事奉研習,由播道神學院教務長暨聖經科副教授譚志超博士示範宣講新約信息。

  譚志超博士以「你真的常常祈禱?」為題,示範研讀路加福音十八章一至八節。他直言,很多傳道人看到此段經文時,多會問會眾一日多少次祈禱、有沒有參加祈禱會等問題,但他反問常常祈禱是否只是次數的問題。

  他續從第八節「人子來的時候,遇得見世上有信德嗎」解釋,該段經文的上下文全部訊息都與神的國有關,例如前一章是談及法利賽人問耶穌神的國何時來到,而舊約中的「人子」亦是與救贖計畫有關,是耶穌第二次的降臨。譚博士認為當知道人子要再臨降時,基督徒醒覺身處何方、面對何事,便會懂得常常祈禱,也就是末世中的祈禱。他不諱言,這個時代講真話是危險的,今日世界仍有很多信徒身在無神論政權、異教、伊斯蘭國教地方,近至國內弟兄姊妹都因為持守信仰而面對很多艱難,「當意會到所身處的環境就會懂得常常祈禱。」

  他指出經文中寡婦的伸冤,即使面對不相信神也不尊重世人的羅馬官,經文仍提醒要有信心神比不義的官更好。而「我遇得見世上有信德嗎」,在新譯本譯作「在世上找得到這種信心嗎」,故整個故事就是關乎信徒是否有信心神終會幫我們伸冤,「艱難中仍確信,就懂得常常祈禱。」他指,常常祈禱不是關於方法或框架,而是讓神的話提醒我們面對處境和難處時,懂得持守堅毅的信心,常常祈禱。

  譚博士分享講道心得時指,講道大綱不一定要跟隨經文大綱的進路入手,他建議新一代牧者借助聖經軟件Logos幫助預備講章時做原文分析、查考字義、關鍵字出現次數等,通過上文下理的觀察,用第一身去領受重點,再由各類分析連結到信仰主題。他透過此分析,重新發掘路加福音大綱中與神國的關係,故選擇從第八節「人子來」入手。

  他續分享希臘文的動詞分析(Verbal aspect),近代語言學家指出希臘文的時態(tense)與英文不同,不只是關於時間,更是狀態,例如走近去看,或在遠處描繪,而不同時態的應用是表達不同的著緊程度,認識希臘文的時態有助提升對經文的理解。他最後建議可以多利用圖解,幫助會眾感受和理解經文。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教會觸覺】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牧心世情】

【環迴新界賞教堂】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窮遊非洲未必窮】

【解開情意結】

【資訊】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