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的禁區和公開的祕密,同樣是弔詭的,而且都令人好奇、疑惑;不安和期待。
最近媒體報道位於香港新界北的沙頭角禁區即將開放,市民將可以直達這封閉了六十多年的邊境小鎮,雖然中英街仍是不得進入,但整個禁區都可以無阻通行。這接連深圳的邊界曾是興盛的地方,一八九八年新界租借與英國時,港英政府將它劃為香港邊境禁區。但沙頭角仍是自由來往的,直至五十年代初才嚴格限制出入,當年的興盛亦隨之消失。
九十年代開始新界急促發展,北區也高樓處處人車熙攘。但沙頭角像定了格一樣,停在五六十年代。沙頭角碼頭的新樓街有一間五旬節聖潔會沙頭角堂,這是香港邊境唯一的教會。教堂所在的「新樓」,也是五十年代建成的,但十多年前重新裝修了。會眾有老一代的漁民,也有不少中年和年輕人,很有活力。
這教會常邀我講道,但每次也得辦理禁區紙。知道禁區開放,即以短訊問牧師:「對你的教會,是好,還是不好?」他即時回應「他們不喜歡,因為影響生活環境。」但媒體訪問沙頭角村長,他卻十分高興,原因也和生活環境相關。雙方的取向竟然截然不同,可見事情不會只有一面。
過去因為要與中國保持距離,沙頭角停止了發展,因而得來自在生活。如今香港已回歸中國,禁區被取消也合乎情理。但封閉多年的禁區一旦開放,沖擊必然不少,改變肯定很多。就以這裏的教會為例,福音事工將可以伸展到整個北區,甚至更遠。但其他地區的教會和機構也可能進駐,只此一家的優勢和特色亦從此不再。
無論是喜悅還是擔憂,擁抱或是抗拒,區間中港的禁區將不復存在。香港這個小小的邊陲小鎮的關閉與開放,或多或少折射了今天的現實。如何面對不再與中國有區間的香港,如何迎接和建設開放的禁區?是香港人,更是沙頭角人和教會的機遇與挑戰。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教會觸覺】
【咀嚼聖經】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牧心世情】
【環迴新界賞教堂】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