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存亡為海豚吶喊廿年


2976 期(2021 年 9 月 5 日)
◎ 天地人和 ◎ 撰文:方鈺鈞 圖片:洪家耀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本文由香港基督教協進會生態關懷事工「人間學苑HEAcademy」提供)

   88,80,73,87,65,47,47,32,52、37。

  上述數字並非六合彩投注號碼,而是漁農自然護理署根據《中華白海豚監察報告》調查二零一一至二零二零年度在香港水域出現的數目——趨勢持續下降。把時間往前推,二零零三年有188條!若說香港正值風雨飄搖的歲月,曾經被選為「回歸吉祥物」的中華白海豚的悲慘命運早已掀開。香港鯨豚研究計畫總監洪家耀(Samuel)這二十年一直追蹤牠們,以專家身分替牠們發聲,反對多項政府提出的大型基建項目。Samuel彷彿像聖經中大衞對抗巨人歌利亞,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奮力迎戰:「做一件啱事,為了社會公義,為了所相信的事,不論最終能否達到目標,不管是十年、二十年還是五十年,我也無悔!」

  Samuel與中華白海豚結緣的故事始於一九九七年。那一年香港回歸,同時香港國際機埸接近竣工,有外國專家關注工程對本港海域生活的中華白海豚帶來影響,香港政府便撥款聘請專家進行相關研究。當時他在美國快要完成學位課程,想報讀碩士,沒想到收到美籍「師傅」邀請,返港當實習生,負責研究香港的鯨豚類,「好難得,由香港人做香港研究」。他當時第一次聽聞香港有海豚,「難以相信!」自始展開了如半工讀的生涯,一邊進行田野考察,一邊撰寫碩士論文和研究報告。沒想到師傅一年後便返美國,他即時要獨擔大旗,被逼急速成長,「開荒牛的成果最多,一年學到的東西可能在美國十年也學不到!」

  中華白海豚的正式名字是「印度太平洋駝背豚」(Indo-Pacific Humpback Dolphin)。只可惜,成年海豚可愛的粉紅色外貌並無成為牠們的「護身符」。大嶼山一帶的水域大型基建此起彼落:香港國際機埸、港珠澳大橋、機埸三跑,還有如箭在弦的「明日大嶼」,海豚的覓食、育兒和棲息地不停遭到破壞,根本無法喘息。在水中的傳聲能力比在空氣中更強更遠,所以水底產生的噪音所影響的範圍比陸地更廣,工程期間震耳欲聾的噪音阻礙海豚之間的溝通,亦令海豚未能察覺船隻駛至而受傷,嚴重影響海洋生態。即使偶然有新生兒誕生,亦難逃年幼夭折的命運。

  水域收窄、海水污染,還有每日頻繁往來的高速船、大型貨輪、遊客觀光船和漁船,不時撞傷、割傷或誤捕海豚。諷刺的是,這些傷痕成為Samuel團隊辨認每一條海豚的其中一種方法(還有背鰭上的凹凸疤痕和身體的斑點圖案),編上代號以便長久追蹤他們的生活歷史,了解牠們的生活習性和活動範圍,人為因素如何影響他們的生活。有幾次,Samuel見過被船打中至接近斷鰭。數月過去,他又重遇海豚,傷口竟然癒合,仍然生存好健康,「實在太不可思議和神奇!上帝的愛不只給人類,還有各樣活物!」上帝創造萬有,樹木花草隨風搖曳可能是敬拜上主,誰知道海豚頻繁的歌聲是否在頌揚偉大的主宰?

  Samuel小時迷上《大白鯊》電影,又愛看《變變變生命力》。在美國上大學,有植物學、遺傳基因學、分子生物學,五花百門的學科讓Samuel大開眼界,「不過,它們太抽象,我沒多大興趣。可能我沒有很豐富的想像力,只能研究摸得到看得見的生物。」那時沒有專門學科關於「鯨豚類」,Samuel便到圖書館,有時上網找資料,和網友交流發問,知識主要靠自學。

  美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濫捕吞拿魚,結果大量海豚同時被誤殺。於是當地政府開始立法保護海豚,在保護區內不準傷害鯨豚類,又提供有豐富資源和經費專門研究海洋資源,有部門關注各品種的情況,遇上緊急情況會訂定措施回應,令Samuel非常羨慕。

  多年來Samuel每一年向政府入標申請做鯨豚顧問評估,每年重複中標,讓他覺得當中有神的心意。「基督徒不是用人的眼光判斷事情有沒有意義,反而要問神是否悅納這事。若是神開路,例如連續二十年中標,如此順暢,為何不繼續?不是我決定何時不做,而是由神決定。」保育工作有點像傳教士,留多久、不知道要做甚麼,歷史上許多傳教士到異地開荒佈道,幾十年過去可以無人信主便離世。但他們的足跡難道不重要嗎?

  二十年漫漫長路,許多人已經停下來。生態保育工作輸多贏少,從來無法估計可爭取到甚麼。經歷歲月磨練的Samuel,分享其「阿Q」的看法:「過程很重要,其間認識很多認同你理念的人會受到鼓勵。若只計算成敗得失來決定做與不做,就不要加入這一行,否則你會非常沮喪。」每一份環評報告、政府顧問報告,他都會實話實說,堅決維護科學專業,要活出見證,「我的顧客不是政府,是海豚,亦要對神交代。」

  Samuel除了受聘政府提供海豚研究報告,他在二零零三年成立香港海豚保育學會。學會除了舉辦學校與公眾的教育活動,增加巿民對海豚的認識,亦會發動公眾寫意見書,收集簽名,希望為海豚多爭取一些。他形容自己「二十多年來所做的都很微小,只是堅持信念,希望有成果可改變世界,讓更多人看見這些聰明美麗的海洋朋友。」

 

生物百科

  鯨豚專家眼中的鯨豚:

  一、聰明——海豚是海裏最聰明的生物,牠們經常對話,只是人類不懂解密。從生物構造來說,比例上牠們的腦部比人類的更大。

  二、由自在——動物皆愛自由,只是無奈被人類困養馴化。凡有海洋的地方都是牠們的家,虎鯨可以從赤道到南北兩極生活。

  三、能屈能伸、適應能力強——海豚愛在清潔安靜的水域生活。即使香港水域水質變差,還有繁忙航運衍生的嚴重水底噪音,但牠們仍堅韌地、以頑強的生命力面對困境。

  

愛閱讀

1. Bible and Ecology

  《聖經生態學:重探人與萬物的關係》)

  作者:包衡 (Richard Bauckham)

  譯者:柯美玲

  簡介:作者透過聖經研究,發現人類和受造世界的關係遠超於創世記第一章提到的管轄權。為了重建合乎聖經的生態學,他帶我們瀏覽約伯記、詩篇和福音書中對受造萬物的描述,以及神對整體受造界的旨意;人類要成為生態好管家,需要先體會自己乃是受造羣體中的一員。他更提及「第二亞當」人子耶穌來到這世界,不僅刻意親近罪人,也刻意親近野生動物(可一13):原來,祂救贖所成就的和平,是包含人與萬物的和平。祂復活所重生的生命,是萬物與人的盎然生機。

  (編按:本欄七月份的受訪者Colleen 同樣推介這書,證明好書值得大家一讀!)

  

2. Reasons for Hope

  作者:珍古德 (Jane Goodall)

  簡介:書中鼓勵小孩子做小事,例如播種,希望孩子明白即使未來遇到限制,但個人潛能可以很大。作者真心相信只要大家努力做,最終會帶來改變。另一方面,作者指大自然會「寬恕」人類,即使大地遭到人類破壞,但也可進行修復。

  

  

動起來!給信徒關愛受造世界的操練

  1. 不支持動物困養:不是所有動物適合被人類飼養,如北極熊、海豚等需要大量活動空間和聰明的動物,可透過記錄片、互聯網等其他方法來認識牠們。

  2. 調整心態,關顧世界不是可有可無的「奢侈品」,而是如「必需品」,乃信徒的本份,像每天讀經和每週參與崇拜一樣理所當然。

  3. 支持成立大型海岸公園,限制高速船隻進出,減低對海豚的威脅,讓牠們能在香港水域繼續生存。

  4. 反思「發展是否不可挑戰的硬道理」,嘗試以開放態度聆聽保育人士的陳述理據,別輕易冷嘲熱諷。

  5.追踪facebook專頁/Instagram帳戶:「香港海豚保育學會」、「hkdcs」,留意香港海豚與海洋消息。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咀嚼聖經】

【城市心靈】

【天地人和】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每月眉批】

【牧心世情】

【環迴新界賞教堂】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