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港產片仍是大紅大熱,筆者正於美國紐約修讀電影,雖然鮮有港產片能在當地院線正式公映,但個別的影展及電影節都會有香港電影應邀參展,當時地道租借電影錄影帶的店鋪,喜見他們竟然有一個港產片的專櫃,還以香港著名導演為分類,當中最受歡迎的要算是吳宇森(John Woo)。
因為修讀電影的關係,認識了一班“John Woo”迷,他們有研究電影的大學教授、也有在報章或雜誌書寫電影專欄的影評人,他們對自己的偶像趨之若鶩。吳宇森當時特別在西方的電影圈及文化界的確炙手可熱,還記得他們為了希望在大螢幕看到他的電影,我便帶他們到唐人街一家殘舊的迷你戲院,觀看吳氏最新作品《辣手神探》,因為整個紐約市只有這家才會跟香港同步上映港產片,雖然我沒有來到紐約多久,卻變成識途老馬,一盡「地主之誼」可以在自己的地方,跟他們一同分享我們地道的香港文化。
這班美國電影圈的圈中人為何會熱捧一個香港導演呢,他們形容吳宇森為位「編舞者」(Choreographer),他們認為他的動作場面,特別是槍戰,把主角拍成一位舞者一樣,在槍林彈雨之間拍出有如跳舞般的優美。他這樣的拍攝手法,連荷里活影壇都覺得新鮮,他以慢動作演繹槍火對決,《英雄本色》一場經典槍戰,周潤發飾演的「Mark哥」穿著長褸在台灣楓林閣一手抱着美女、一手在花盆放下手槍,再以「型格」的動作開槍,就是這場戲的「Mark哥」瘋魔了亞洲影迷,就連西方影圈也注視到這位香港導演。吳宇森他自己也曾說:「我特別喜歡看歌舞片,我還喜歡跳舞的那種技巧,我是用歌舞片的原理來拍槍戰。」加上他電影中的英雄觀與兄弟情義、江湖氣極重的唯美化效果,有電影理論學者指這是「暴力美學」,美國導演昆頓塔天奴也是他的粉絲,之後吳氏便到荷里活發展,把香港的英雄片發揚光大。
以往大家都會視之為「警匪片」、「黑幫片」,只是殺戮一番而已,但自從吳宇森把香港英雄片被賦予美學的詮釋之後,這類型的電影,我們從此便稱之為「英雄電影」,而「英雄」的定義開始難辨,正邪難分、匪盜也有情義、兵賊忠奸沒界線、英雄與狗熊只差一線,世事黑白以外還有灰。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文林】
【釋經講道】
【咀嚼聖經】
【城市心靈】
【天地人和】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每月眉批】
【牧心世情】
【環迴新界賞教堂】
【生命教育】
【畫出深情】
【譯經隨筆】
【連載小說《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