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潘霍華?大概,不少弟兄姊妹早已有所聞,若不,你倒要曉得,他既不是華人也不姓潘。
儘管他是德國人,在世亦不過三十七載,而且已逝去逾大半個世紀,但對後世的影響仍然存在。另一位是蘇恩佩女士,她與蔡元雲醫生一樣,同是突破創辦人之一。後者曾經形容前者「她的世界如此大」,原因或多或少出於蘇女士的事奉不無反映潘霍華的影子。
「假如我不跟戰火中的同胞並肩分擔苦難,我將沒資格參與戰後重建德國基督徒的生活。」潘霍華義無反顧地說,這話亦為他劃下人生的分水嶺,標誌他踏上殉道的不歸路。
世界本已為他開出一條生路。當時有美國神學院十分欣賞這位才華橫溢的年輕神學家,供他一個教席,讓他可以離開希特拉統治下的納粹德國。然而最終他卻拒絕背棄同胞,在二戰爆發前趕赴由美國開往德國的最後一班船,後來不止還押監房,更在二戰結束一個月前被判絞刑致死。
上年有本地劇團重演他的人生,劇名《潘霍華的情書》。從中,我認識了一首有關潘霍華的改編歌,細緻動容。我不禁在YouTube尋找原曲聽聽,一聽,整個人瞬間融化。歌名命為“By Gentle Powers”,由德國歌手Siegfried Fietz獻唱,歌詞源自潘霍華本人在人生最後一個聖誕前夕——或行刑前四週——寫給未婚妻與家人的禱文。
「被一道溫柔的力量環環擁抱,
我們便可堅忍下去,不怕遭遇何事。
在晚上或早上,既然神都與我們同在,
每個新的一天當然也不例外。」
歌者的臉,是我人生看過其中一張最柔和的臉。Fietz當然不是潘霍華,但前者打從心底唱出後者的禱文時,深深流露出一分平靜、與上帝同在的心境。我甚至乎想像,使徒行傳描述司提反殉道前的容貌,即「他的面貌好像天使的面貌」,大概就像Fietz一樣吧。
坊間不乏介紹潘霍華的書,但願此曲觸動你靈,進一步認識這位牧者。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教學抗逆】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福傳中華踏腳石】
【譯經隨筆】
【閱讀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