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要你同行計畫
 線上活動為長者送暖


2935 期(2020 年 11 月 22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幾時再見到呀O(治療犬的花名)呀?」婆婆身體傾前,一邊說一邊用手隔着螢幕撫摸治療犬,不捨又期待之情躍然臉上。動物探訪院舍並不罕見,但疫情下一切探訪活動暫停,長者孤單感驟然而生,如何透過網絡送上關愛,已是院舍重要工作之一。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廣蔭頤養院早前舉辦線上遙距訓練課程,在職業治療師引導下,讓患有認知障礙症長者在網上與動物輔助治療犬互動,長者們雖未能親手觸摸小狗,但仍玩得十分盡興。

  (相片由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廣蔭頤養院提供)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廣蔭頤養院一級職業治療師黃智恆(Charis)表示,由於院舍在疫情期間不接受外來探訪,加上部分長者對智能產品較為陌生,以致近乎與外界失去連結,情緒及認知狀況變得混亂。於是該院於今年六月起舉辦「『疫』要你同行」計畫,參考外國有關照顧認知障礙長者的理念,在活動中加入動物和小孩等元素,藉此紓解長者孤獨沈悶的心情。

  與治療犬互動 鍛鍊認知能力

  計畫其中一部分是與香港導盲犬協會合作,由該院職業治療師、動物輔助治療犬及領犬員,為認知障礙症長者設計出八堂視像認知刺激活動。她解釋,有別於一般動物探訪院舍活動,長者需要透過視像與治療犬團隊接觸,除了鍛鍊認知及活動能力外,更重要是在沈悶生活中累積快樂回憶。

  「剛開始的時候,我們也擔心在隔着螢幕下,不知人與動物之間能否建立關係。」怎料當長者與治療犬互動後,不但綻放出孩子般的笑容,更禁不住伸手向螢幕想觸摸小狗。她指,活動中長者須與治療犬合作完成任務,例如由治療犬選擇晚餐菜式的圖卡,長者則負責點算買菜的金錢,不知不覺間便運用了認知能力。此外,職業治療師和領犬員會介紹治療犬的名字、年齡和喜愛的食物,每次都會向長者提問,考驗記憶力和專注力。她笑言,患有認知障礙症長者雖然記憶力短暫,但經歷多次訓練活動後,大部分長者都能成功答對問題。「每次當他們(長者及治療犬)合作順利或答對問題,長者可決定獎勵狗狗吃多少零食,自己有話事及自主權。」她解釋,長者們在院舍中備受照顧,此舉目的是希望賦予他們照顧者的角色,重新塑造身分認同,提升自尊感。

  目前,該院約六成長者患有認知障礙症,過去五個月共有九位院友參加過上述活動,Charis稱經歷八次治療節數,長者們在認知、專注力及參與主動性上明顯進步不少。惟她坦言,記憶力是認知障礙症長者最弱一環,部分長者甚至忘記了曾與治療犬見面,但她強調只要長者們能在活動中運用能力,情緒上開心投入已值得繼續舉辦活動。

  視像關懷配對 建立遙距社交

  除了視像動物輔助治療外,計畫亦包括視像關懷配對,透過與小朋友義工網上定期傾談,慢慢建立出「遠距離但有溫度的關係」。有位婆婆知道小朋友義工喜歡恐龍,希望在活動尾聲送上自己親手繪製的畫作,雖然她視力不佳,但仍努力執起畫筆,小心翼翼地在恐龍圖畫上填上顏色。最後一次活動中,婆婆半帶羞澀地在螢幕前送上畫作,小朋友知道是她親手繪畫的作品,純真的連番說喜歡,更希望日後可以再與婆婆見面。

  「頤養院的長者平均年齡約八十五歲,每次他們在屏幕上看見稚氣滿滿的小孩,總能勾起自己以前帶小孩與孫子的樂事,喚醒遺忘了的回憶,情緒也被深深的安撫。」視像過程中,長者主動關心小朋友開學、日常生活情況,一改平日在院舍被照顧的角色,透過社交參與更能肯定自我價值。另一方面,當長者生病時,孩子也會拍片問候其身體狀況,當長者感受到小朋友的關心,因長期保持社交距離而衍生的孤單感自然一掃而空,慢慢變得主動積極起來,情緒也大大轉變。此外,長者及小朋友都可在鏡頭前展現才藝,如分享畫作、介紹手工、唱歌及表演魔術等,長者更可分享生活智慧和人生經驗,藉此提升自信。

  「『疫』要你同行」計畫至今已開展近五個月,除視像動物輔助治療外,其餘計畫內容仍在進行中。現時已完成七十對視像關懷配對,參與義工超過一百人,服務時數已達二百四十六小時。完成計畫的義工將獲得一份 A+BOX 禮物包,內有急凍新鮮餸菜包、水果及一些防疫用品,義工們可選擇與親友分享,或轉贈給有需要的家庭。現時已派出一百五十一個A+BOX禮物包,有興趣認捐者可瀏覽:https://www.collaction.hk/s/kych_project_adopt/fund。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教學抗逆】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福傳中華踏腳石】

【譯經隨筆】

【閱讀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