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重建.復原」研討會
 探索逆境中教會牧養前路


2935 期(2020 年 11 月 22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明光社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已於十一月六日舉行2020週年研討會 「逆境.重建.復原」,會上發佈「香港基督徒心理狀態、信仰生命及社會參與研究」結果,探索信徒心理健康、社會參與及靈命三者之間的關係,並透過各個分題探討如何在逆境中重建關係,心靈得以復原。

  是次研究由明光社、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合作,以量性研究方法,採取網上問卷形式,於今年六至九月期間進行調查,成功回收問卷1,009份,有效問卷1,002份。受訪者多為五高人士,包括年歲高、信主年日高、學歷高、教會參與頻率高和教會服侍頻率高。研究發現政治取態中有逾七成受訪者傾向於政治光譜中偏黃一方,惟不論政治取態,受訪者行動時都會增加他們同情關懷的情緒,以讓他們感到與神及與人有更好的連繫,愈投入愈能感到有社會支援,使抑鬱焦慮壓力下降,生活滿意度提高,所以愈參與自己政治立場一致的行動,就愈發自我感覺良好。

  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中心主任)李樹甘教授提出,社會要達到真正的復和,就要在個人認知上學習「易地而處」,既不受到政治取態或是政治參與度影響,亦能同樣影響到社會支援、抑鬱焦慮壓力和生活滿意度,故他建議未來牧養應加強信徒易地而處的能力。生命及倫理研究中心研究主任(義務)陳永浩博士則回應指,教會表面上的衝擊看來並不大,但事實上信徒擁有選擇權,特別是疫情下不少信徒在網上轉了教會,社會分裂下教會更要警剔圍爐取暖。

  在「重建牧者心」分題中,中國神學研究院榮休院長余達心牧師認為,復和要始於聆聽,分享感受而不批評,當發現有人受傷,醫治必定要由教會領袖開始。他續言,復興是始於反省和檢討,過去不少教會的運作尤如中小企,不增長就結業,結果焦點放在動員策畫之上,信徒忙於設計教會活動,牧者角色亦逐漸減少,只現身於講道和祝福,放下了領導權柄。他認為,教會很少回應信徒職場需要及社會潮流的衝擊,缺乏道德社會倫理的討論,問題而至就無力應對。他鼓勵建立平台討論,培養多角度思考,教牧生命要坦誠分享,以生命重建教牧領導,帶領信徒作超越四幅牆以外的事奉。

  中國基督教播道會同福堂創堂牧師何志滌牧師認為,時代下的牧養更見艱難,今日的年輕人不再是「WE generation」而是「I genertaion」,他們的想法不同,不再重視金錢,牧者要思想年輕人所缺乏的事作補充。在撕裂下,他強調反對分色牧養,同時預計移民潮將比九七更嚴峻,籲教牧由自身起作復和,由身旁一兩位教友開始。


【要聞】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教學抗逆】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福傳中華踏腳石】

【譯經隨筆】

【閱讀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