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政治挑戰的教會


2934 期(2020 年 11 月 15 日)
◎ 教會觸覺 ◎ 許立中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有關教會到底是一個怎樣的羣體,我們常常聽到的,是一個教義性的、概念上的,「合乎上帝心意」的教會。譬如說,教會是基督的身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自己為房角石,是聖潔的、榮耀的,是那位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在運作上,我們有上面提到的「五大基本功能」。但近年社會政局的轉變,引致信徒甚至教會之間的撕裂,卻又令人不得不面對教會在理想與實踐之間的落差。

  在「政教分離」的原則下,教會一向忌諱談論政治,避免政治歸邊。這確實是可以理解的。但作為每一個人生活作息的宏觀背景,政治卻是無所不在。事實上,從一個歷史的角度,教會跟政治其實大有關連。

  初期教會受到羅馬政府迫害而四散,不少信徒被逼離開自己的家鄉,也同時將福音帶到異地。可以說,是政治的原因,促使了早年福音的廣傳。後來羅馬皇帝信了福音,將基督信仰定為國教;從此教運興隆,出入將相,廢王立王,舉足輕重。這明顯也是政治。

  到了中世紀,政教的勾結,使教會腐化到一個難以忍受的地步。馬丁路德本來只是提出內部改革,卻因教廷的固執,結合當時社會的政治氣候,結果是身不由己地從羅馬教會分裂出來,成為「抗羅宗」或更正教。而沒有教廷在信仰上的一錘定音,更正教就更是百花齊放,衍生出各自的流派。

  香港過去百多年作為英國殖民地,英國政府對教會工作基本上是予以種種的方便。外國的差會,無論是天主教抑或更正教,紛紛透過扶貧、救災、辦學,建立地方教會,傳播福音。而這一切,跟社會當時友善的政治氣候,都大有關係。

  近年中梵建交,梵蒂岡在主教任命的問題上,作出了相當的妥協。回歸以來,特別是《國安法》實施之後,內地的宗教政策亦日漸與香港教會休戚相關。但我們知道,雖然一切都離不了政治,政治卻並不是一切。

  主耶穌的門徒中可以容納一個奮銳黨的西門,但教會對社會、政治的影響,卻永遠是透過上主聖言的宣講;畢竟一切的政治實踐,都必然牽涉權宜性的考慮、策略性的部署,帶着一切具體條件的限制和實際執行的偏差。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教會觸覺】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教學抗逆】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福傳中華踏腳石】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