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來的秋意


2934 期(2020 年 11 月 15 日)
◎ 平視人生 ◎ 蘇永權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近年,全球温化,香港也不能倖免,秋冬季節愈來愈不明顯,十一、十二月天都有機會上近攝氏三十度的氣温。不過今年好像回復正常,九月尾到十月秋分節氣,其實按照節氣,秋分即秋季已過一半,可惜時移世易,大家到十、十一月才開始感到有少許秋意,清風送爽,白天走在街上,不再汗流浹背,更是全年戶外活動的黃金時期,晚上夜涼如水,不用再開冷氣睡覺,除氣温之外,另一個夏去秋來的指標就是日光時間縮短,現在五時許已開始日落西山。

  非常喜愛多了解中國的「廿四節氣」,按一年的氣節獲得更多民間智慧,更懂養生,生活更添姿彩。秋分是農曆廿四節氣的第十六個,通常在西曆九月廿三日前後,《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秋分有兩個意思,一是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180度(太陽的經度),直射地球赤道,所以這天廿四小時晝夜均分,但秋分之後,北極附近極夜範圍漸大,而南極相反極晝範圍愈大。二是秋分日居秋季的九十天中,平分了秋季,處於此季之中間。

  多年前曾讀過《在台北生存的一百個理由》,腦海內便立即閃來「在香港生存的一百個理由」,其中一個就是「四季分明」,我們需要隨着四季循環的變化,相應調節自己的作息模式,生活增添不同季節的色彩,不像一些熱帶地區,全年都只有單一季節(當然會有些微的氣候變化,但大體分別不大),只穿同一季節的衣物和服飾,吃類似款式的食物,生活變得枯燥乏味。

  雖然古語有云:「秋風秋雨愁煞人」,但其實秋冬季節,總「迫使」人要有「家」的感覺,因為夜幕早點低垂,街上北風漸漸刮起,叫你早點回家,不要再在街上流連,西方人會一家人圍着火爐慶祝感恩節,我們也曉得圍在一起涮涮鍋、打邊爐,同感温暖。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教會觸覺】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教學抗逆】

【旅遊世界基督教】

【牧心世情】

【生命校園】

【畫出深情】

【福傳中華踏腳石】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