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主名來的王


2851 期(2019 年 4 月 14 日)
◎ 釋經講道 ◎ 梁銘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棕枝主日(路十九28-40)

  上主日是預苦期第五主日,本週開始了一個零零丁丁的主日「棕枝主日」,以耶穌騎驢進入京城耶路撒冷,開啟了「聖週」。

  「聖週」的計算:週一、週二、週三,耶穌每日徒步進出耶路撒冷,住宿於相距兩里的伯大尼村。期間潔淨聖殿、醫治瞎子、擁抱孩童、傳遞信息、論信心、論禱告、論惡園戶、論納稅、論誡命……等等。週四立聖餐、週五受難日、週六安息守夜禮。

  由此看來,本週五既是「受苦日」,本主日經文信息,理應帶點生離死別的味道,至少也帶點淡淡的哀愁去襯托、引入。但卻是相反,極度的嘉年華歡樂、雀躍,差點未有敲鑼打鼓舞獅助慶。其時,正值猶太人最大的一個節期「逾越節」,耶路撒冷擁塞超過二百五十萬的朝聖者。在此之前,耶穌在兩里之外的伯大尼村,叫拉撒路死而復活的神蹟,立刻成為號外快訊,傳到耶路撒冷,更激起羣情對彌賽亞的殷切盼望。耶穌還未入城,已經有大批的羣眾湧出來迎接祂。

  他們聯想到,這正是解救猶太人的君王來到。因為他們想到五百二十年前的撒迦利亞先知有云「錫安的民哪,應當大大喜樂。耶路撒冷的民哪,應當歡呼。看哪,你的王來到你這裏、謙謙和和地騎着驢,就是騎着驢的駒子。」(亞九9)耶穌也正是突出這個形像,高姿態的騎驢入城。羣眾情緒高漲,許多人把自己衣服舖在地上,讓驢駒踏上,又折下樹枝、棕樹枝揮舞,這是對王者的歡迎與尊敬,前呼後應叫喊唱和「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在天上有和平,在至高之處有榮光。」(十九35)馬太福音、馬可福音、約翰福音都記載百姓連連的呼喊「和撒那……至高無上的,和撒那!」和撒那是「拯救呀」的呼叫,如同今日海難中發出 “SOS”緊急訊號。

  這卻引至一些法利賽人不滿說:「老師責備你的門徒吧。」法利賽人有隱憂,恐怕激怒官方人士。但耶穌卻引用俗語回應:「我告訴你們,若是這些人閉口不說,石頭也要呼叫起來。」

  但三數天下來,羣眾卻看不到耶穌有甚麼起革命的動靜。對耶穌漸漸的失望了。對自己先前激情的叫喊得不到回應,惱羞成怒了,引至週五的「受難日」出現了。

  由揮舞棕樹枝,變成揮舞蘆葦桿與荊棘冠;由呼喊「和撒那」變成呼叫「釘他十字架」;由脫下衣服讓耶穌踏足,變成耶穌的衣服在十字架下被兵丁攤分;由「奉主名來的王」變成十字架的罪狀「猶太人的王」;由小驢駒的載騎,變成十字架上的釘牢……

  這種矛盾的交織,在今日的讀經引題(腓二5-11)就略窺一二。「祂本有上帝的形象」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象」。卑微在十字架上的時候,上帝又將祂升為至高……這種看似矛盾、衝突,卻又和諧統一。

  這是神學上的一個「似非而是」的道理,值得人去細細嘴嚼、回味,成為信仰生活上的經歷。父的美意本是為此,「向嬰孩顯露,向聰明通達人卻隱藏」。

  一句「主要用牠」,勝過千言萬語的解釋,這是「話語」的權能。年前在廟街某堂會主領受苦節培靈會,廟街予人一個感覺,是龍蛇混雜之區,但又怎敵得過「話語」的權能呢!

  即使君王喬治二世,在劇院欣賞韓德爾的神曲《彌賽亞》,在哈利路亞大合唱時,雄壯的交響樂伴奏中一再重複「萬王之王,萬主之主……」國王情不自禁,從座位肅然而起,也成了後世的慣例!

  「奉主名來的王是應當稱頌的!」(路十九38)讓我們在揮舞棕枝熱鬧之餘,更是打開心門迎接基督。

  梁銘 (中華基督教禮賢會紅磡堂榮譽顧問牧師)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教會觸覺】

【E療行傳】

【九龍半島賞教堂】

【城市心靈】

【平視人生】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淨山清泉】

【深入以色列】

【牧心世情】

【畫出深情】

【阡陌上的邂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