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教會選用香港讀經會出版的《每日讀經釋義》作為信徒個人靈修輔助材料,在約有三百位的崇拜人數中,大概有八成弟兄姊妹立志選用該材料(包括印刷和電子版),作為本年度共同「學道」的平台。教會除了信徒每日靈修選用該材料外,每週的主日崇拜、小組查經、主日學課程、甚至手機羣組的討論區,大家都在思想共同的經文,環繞共同的話題;上禮拜六更有三十多人一同參加香港讀經會舉辦的一年一度讀經日營,教會整體都以學習聖道為樂。
但在最近的靈修經文中,信徒們卻遇上無法理解的難題:為甚麼猶大國的列王中,好的君王希西家卻生下最壞的瑪拿西王?然而,經過兩代惡王瑪拿西、亞們的統治,竟然又出現敬虔的好王約西亞?好王生惡王,惡王又生好王,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也許從猶太人的家庭教育模式,我們可以找到一點解決疑難的端倪。自古至今,猶太人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視母親的角色,猶太人母親一生最大的貢獻就是培養子女成材。猶太兒童十二歲前由母親教導,十三歲成年禮後才由父親及拉比教導,可見猶太兒童成長期最重要的階段完全受母親影響,難怪《聖經》提醒子女們「要聽父親的教訓,不可離棄母親的訓誨。」(箴一8)
讓我們先看看幾個猶大王的母親:
●亞比雅,希西家的母親,先知撒迦利雅的女兒。
●協西巴,瑪拿西的母親,傳統說法是先知以賽亞的女兒。
●米舒利密,亞們的母親,約提巴人哈魯斯的女兒。
●耶底大,約西亞的母親,波斯加人亞大雅的女兒。
《聖經》對上述幾位母親的記載並不多,我們能確實認識的也不深。有說希西家的成功,深受母親亞比雅的影響,雖然她丈夫是猶大國最邪惡、最悖逆的君王亞哈斯,但她仍能堅持自己的信仰,教導自己的兒子走正路。相比之下,同樣是先知的女兒,瑪拿西的母親協西巴卻未能成功教好孩子。
當然,這樣下定論對做母親的難免有點不公平,比較合理的說法是,每個人都該為自己選擇的路負責,做母親的只能盡心、耐心地教導,孩子最終要走的路,父母祗能尊重,或者無奈地接受。
無論如何,母親對子女的影響是深遠的,古今中外皆如是。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四環九約賞教堂】
【城市心靈】
【婚姻這回事】
【家庭牧養】
【平視人生】
【廣蔭頤養】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誰明宣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