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媒體特質
 適切牧養信徒


2795 期(2018 年 3 月 18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新媒體既為傳福音帶來楔機,同時亦衍生出危機,牧者應認識今天新媒體的特質,才能辨清異端,適切地牧養信徒。道聲出版社於三月三日假信義樓舉行「難分難解」研討講座,從護教、倫理及牧養的角度,探討新媒體帶來的挑戰。

  新興宗教關注事工總幹事楊子聰以「網絡異端:傳真理?傳歪理?」為題,形容網絡世界就像「宗教超級市場」,網民透過網絡選擇宗教,惟網絡上真理與歪理並存,更是異端反擊正統的平台。他指,如在網上搜尋「耶穌/Jesus」等字眼,各大搜尋器獲得逾十億個結果,靠前的卻是三大異端的網站。

 

  異端善用媒體工具

  他認為,異端在現今世代發展迅速,主因是基督教慣常在不同媒體提供完整教義,異端教派只需從中抄襲,修改少許基督教內容便能重新包裝,混淆信徒。「所以,現在(傳訊息)的成本不高⋯⋯他們不需自己做研發或思考,只需要修改便可。」此外,新興宗教大多擁有強勁的影音團隊,且善於運用網絡媒介,例如在影片中提供強烈官能上的感受,完全符合現代媒介所需的條件及法則。

  昔日古騰堡印刷術興起,促成了宗教改革,可見媒體力量之大;但談起媒介,普遍人只單向認為是報紙或電視台等傳播媒體,忽略了其重要性。他指出,異端早於一九一一年已運用當時最先進的媒介工具傳播訊息,部分異端更在電台誕生後數年全力進場,證明新興宗教善於利用傳播工具,緊貼時代。在真假難分的資訊世界,許多基督徒不自覺地分享了異端製作的影像或短片,他認為信徒不了解媒介特質,卻太快進入了網絡世界,以致難以辨別真理及歪理。

 

  引證資料明辨是非

  基督教新媒體運動倡議人俞真分享「網絡倫理:作見證?失見證?」,他開宗明義指,單看影像未必是事實之全部,但網民卻常在未了解真相前率先「公審」。他以兩年前農曆新年的旺角騷亂為例,指當時不少人未掌握全盤資訊時,便寫了許多批評政府的文章,當中不乏知名牧者。

  他形容今天處於「開眼失明、高清失真」的世界,新聞媒體背後全部有政治立場,更不斷抨擊異見者,彷彿只有自己才是「真理」。他又留意到社羣出現「圍爐取暖」的現象,即持相同意見者喜歡聚集一起,因各人志同道合,慢慢便忘記了其他聲音的存在,也失去判斷能力。他指,由於人與人之間沒有了差異,形成同質化的危機,相反如有人持不同角度,才能促進思考,辨別是非。「經過思考辯證過程,其實也是一種屬靈學習。」

  「很多基督徒充滿熱誠,一見到不公義的事情便發聲⋯⋯但是否只有熱誠就足夠?」他強調,當看到不公義之事,應先引證資料來源,以清晰的邏輯思維判斷對錯,同時需避免自我中心,自以為只有自己才是正確。他補充,信徒平日的行為直接影響基督徒的公信力,如未有了解事件便發布偏頗的資訊,無疑是失見證的行為,更遑論向未信者傳福音。他坦言,在資訊爆炸的年代,人在辨別真理方面確實存在不少限制,但提醒只要以聖經作為思辯的基礎,便能幫助信徒在新媒體時代「善用新平台、堅立信望愛」。

 

  牧養結合公義憐憫

  信義宗神學院副教授何善斌博士則主講「網絡牧養:新助力?新阻力?」,他認同新媒體提供了豐富的屬靈資料,如靈修apps和講道錄音等,信徒可輕易從網上閱讀聖經資料,亦方便傳道人預備講章。惟部分信徒卻因此愈趨被動靈修或讀經,甚至像哥林多信徒般,自以為滿有學識,慢慢缺乏動力鑽研更深入的聖經知識。

  談及網絡牧養,他強調需平衡公義與憐憫,但網絡世界卻只談公義,少行憐憫。他解釋,舊約中提及的公義與「憐憫」和「認罪悔改」不能分開,就如上帝欲毀滅充滿罪惡的尼尼微城,後來城裏的人悔改,上帝就施加憐憫,決定不災禍於他們,可見這是公義與憐憫的融合。在新媒體時代,他提醒網民追求公義時也要好憐憫,即使對方犯錯,也應思考如何憐憫和幫助對方悔改。

  因此,他提醒信徒要「Stay Foolish,Stay Hungry」,一方面承認自己無知,努力了解身邊事物,充實知識;另一方面,要承認與人相處時愛心不足,反省不應只以社交媒體與人結連,更要多禱告,尋求聖靈在心中的聲音,這樣意見不同者將更易溝通。他重申,只要持守整全實踐聖經、培養動力進修和學習、結合公義憐憫的方向,相信可透過網絡有效進行牧養。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四環九約賞教堂】

【城市心靈】

【婚姻這回事】

【家庭牧養】

【平視人生】

【廣蔭頤養】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誰明宣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