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思鄉荐公理


2795 期(2018 年 3 月 18 日)
◎ 四環九約賞教堂 ◎ 區伯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滿清皇朝晚期的中華帝國,政府腐敗無能,治國近乎失效;社會民生持續走向敗落,民眾無以為生。鄰近澳門和香港的廣東珠江三角洲地區,由於相對較易與外間世界互動接觸,於是不少民眾惟有選擇出走,遠赴海外謀生,其中不少人前往極需要粗活勞工的美國。他們付出大半生歲月與勞力,飽受剝削,只能換取得低廉的酬勞;因此被謔稱「賣豬仔」。然而這些「金山阿伯」勤儉積下的匯款,就成為家鄉民生的救命金。

  當年的美國教會,敏銳地關注這大批輸入社會的華人勞工,紛紛給這些外來的低端人口扶助。其中有開展華人事工的,向華人勞工傳道,引導他們歸信基督。可以說,當滿清皇朝晚期,在海外華僑勞工中的信徒,也構成了華人的第一代基督徒。

  華僑身在海外,卻心繫家人和家鄉;華僑信徒更有不一般的思鄉,他們渴望天國福音臨到家人及家鄉。在一八八三年,美國公理宗 (Congregationalists) 的差會響應華人信徒的呼喚,派遣教士來到香港建立基地,預備向僑鄉傳揚天國福音。

  當公理會宣教士在維多利亞城設立福音堂的時候,孫中山正在香港就讀中學。同一年,他在這所福音堂聽信天國福音,歸主,領洗;隨後並且有兩年住在福音堂的二樓。福音堂的原址是已經棄用的「必列啫士街街市」。這座樓房列為三級歷史建築,正在活化改裝成為「新聞博覽館」,於二零一八年初開幕。

  福音堂在一九零一年遷至現時的位置,並且開始由華人信徒自理,取名「美華自理會」;大概旨在飲水思源,記住美國華僑的思鄉虔誠。堂會在一九一九年再次因應發展狀況而更改名稱為「中華基督教會公理堂」至今。由於後來在銅鑼灣建堂發展,位於必列啫士街的這所源起堂會現時簡稱作「必街堂」,持續一百三十多年來的傳道心志。

  區伯平 (撰述、繪圖及拍攝)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四環九約賞教堂】

【城市心靈】

【婚姻這回事】

【家庭牧養】

【平視人生】

【廣蔭頤養】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誰明宣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