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經濟


2787 期(2018 年 1 月 21 日)
◎ 牧心世情 ◎ 陸輝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較早前《明報》刊登了一編報道,標題為「矽谷人力抗科網操控盼重奪用戶主導權」,使用了「注意力經濟」一詞:「注意力經濟大幅影響了社會面貌,成為今年焦點……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網涉把關不力,任由有心人發布大量不實內容,不少科網巨企前員工亦紛斥社交媒體操控人心。」

  「注意力經濟」意思是爭取用戶關注、干預用戶注意力、用以賺取廣告費,有以下特色:一是網絡已為數大平台如谷歌、臉書等壟斷,而內地則由亞里巴巴及騰訊兩大公司的網絡主導。二是這些網絡取得的用戶數據及運算方式可輕易地大規模操控用戶以致社會整體,例如最近一則由內地用戶製作的短片在臉書廣泛流傳,大約內容是某人網購存款不足與網站的對話,網站透過記錄,說出了某人所在地點、在甚麼地方可以添加存款、他的家庭成員及各人喜好等等資料。三是大量新奇資料令人沈迷,接觸大量未經審查的不實或不當內容。前些時本港便有一個有關某食肆的負面資料在臉書廣傳,結果一呼百應,口誅筆伐,後來雖然澄清,但店主的損失經已不能挽回了。四是用戶成為針對性廣告的目標。筆者最近乘坐遊輪,尾站在巴塞隆那,打算多留一天遊覽,兒子建議一定要看西班牙特色的佛朗明哥舞(Flamenco Show),因此便在雅虎尋找相關網站購票資料,希望找到在酒店步行範圍內的表演。之後一週無論進入甚麼網站,這些佛朗明哥舞的廣告都會在網站的廣告出現。最後是令用戶日漸訴諸情緒、漠視真相、破壞民主基礎。這正正是本港逐漸形成的民意氛圍,在社交媒體上只有單向傳遞,沒有理性對話空間,因為若有另類意見,口誅筆伐不在話下,下一步便是「起底」。當對方的粉絲羣起攻之,哪裏還有理性討論空間?結果便是閉口不言。

  盼望社交媒體用戶多一點節制,不要淪為注意力經濟下的受害人,建立比較健康的社交媒體文化。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四環九約賞教堂】

【城市心靈】

【婚姻這回事】

【家庭牧養】

【平視人生】

【廣蔭頤養】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誰明宣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