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對立到接納


2787 期(2018 年 1 月 21 日)
◎ 信.道.靈.心 ◎ 許德謙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耶穌會士戴邁樂(Anthony De Mello)談及自己的生命轉化:

  我以前是一個很緊張的人,容易焦慮、抑鬱又自我中心。每人都叫我改變,每個人都告訴我:你是多麼緊張的一個人。我痛恨這些人,但我又同意他們對我的看法;我很想改變,但無論我怎樣努力,我總是沒能改變自己。

  最令我傷心的是:我最要好的朋友都不住告訴我:你是多麼緊張的一個人。他一樣堅持我要改變。雖然我沒有辦法恨他,但是我同意他。我感到很無助和困擾。

  直到有一天,我的好朋友來告訴我:「你不要改了!你這樣子就好了!你改不改都沒有關係了。你變不變也好,反正我就接受你這個人是這樣子。我沒有辦法不喜歡你。」這句話像美妙的音樂進入我耳中:「不要改變!不要改變!不要改變!我愛你!」我放鬆下來,我變得有活力,噢!多麼奇妙!我終於可以改變了。

  (來自: The Song of the Bird,中譯:弦外之音,光啟出版 )

  這些年間,坊間流傳一種釋放祈禱方式,是針對個人的惡習(如:說謊的靈、懶惰的靈或淫亂的靈等),奉主耶穌的名,宣告和它切斷任何關係。是否真的切斷了呢?在本人遇到的個案中,並沒有;這些惡習被壓抑了,轉移用其他方式再折磨當事人。

  人能愛,也敢恨。當男子愛慕女子時,熱切追求;但當她斷然拒絕,他可以用鏹水潑她。愛和恨,都是同一的能量(libido)來源,可見人的心靈既可行善,亦可行惡;不必也不應把責任推給魔鬼。

  上文的釋放祈禱,混淆了邪靈(Devil)和邪惡(evil),妖魔化(devilize)了人的「惡行」(evil act),無形中定性某人心靈的某範圍屬於邪惡勢力,用驅魔式的方法投擲到外間(cast out)。筆者認為,此種做法只會增加當事人的自我憎惡、自我分裂和自欺欺人,推卸責任(給魔鬼),亦誇大了魔鬼的勢力。

  榮格心理學(Jungian Psychology)的取向和釋放祈禱大大不同,不是對立,而是接納,把那些表面看來不好的「惡習」接到意識界來認識,最後整合到全個人格裏去,這稱作個體化歷程(Individuation)。榮格分析師湯瑪斯.摩爾(Thomas Moore)談過,一位太太被鄰居的男士吸引,有婚外情的衝動;她深愛這個家,為此非常困擾。在與分析師細談之下,發現她要的其實並不是性關係,而是人生新的一頁、新的嘗試、新的工作,更寬廣的生活經驗;當她向着這方向探索時,那種性的吸引力就消失了。我想,如果在她未了解清楚前,就用釋放祈禱,把她的衝動「切斷」開去,後果會是怎樣?

  我同意鉅章兄的意見,他認為有些人不遵行聖經教訓是出自驕傲和怠惰,不過有些人可能從心底裏就不同意教會對某些罪的論述,所以他乾脆就不理。從「悔」到「改」是一個複雜的過程。然而,我亦認同文亮兄說我們要進深;愈進深,就愈發現不同的風景。

  走筆至此,想起約談室裏多少的靈魂,被人「以愛之名」關心,卻備受傷害,有點心痛。上主,求祢垂憐!

  許德謙(Soul Weaver 靈修導師及註冊精神分析師)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四環九約賞教堂】

【城市心靈】

【婚姻這回事】

【家庭牧養】

【平視人生】

【廣蔭頤養】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誰明宣子心】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