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的三段路途


2751 期(2017 年 5 月 14 日)
◎ 路德的蘋果樹 ◎ 張振華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在世間,太多似是而非的說法:「放縱」可以說成「自由」,也有「仇恨是一種建設力量」、「以暴力達致和平」等等。任何事情要先想清楚言說的具體內容,例如說要「改革」,那就要先說明改革的意思。馬丁路德推動教會改革,包括兩方面:一是教會在宣講教理時出現謬誤,講錯了福音的道理,要改革,就要守正辟邪;其次就是教會有些做法,不是錯誤,而是做得不好,例如沒有好好教導信徒祈禱、讀經、講解教理,於是路德寫了《大問答》給傳道人及成人、《小問答》給兒童,以提昇信徒的素質。相比之下,優化很多做法反而是整個教會延續五百年的主要工作。平情而論,難道教會這五百年來常常謬講聖經真理嗎?大部分教牧信徒行事乖張,偏離真道嗎?以致常常要正邪劃地為界嗎?我們現在提倡的改革究竟是正邪之爭,抑或是優劣之辯?雖然兩者都能以「這是我的立場」作為結語,但也得清楚交代改革該事件的性質是甚麼。

  事實上,我們要優化的事情實在很多。一方面是香港大部分教會都是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由內地來港開基立業,其時背景紛陳,並且不重視典章制度,而是在救濟和服務的歲月中全情投入滿足別人的需要;也不知道文獻記錄對後世避免爭拗和順理成章的重要性,節省非常多時間。所以,站在傳承和減少教會紛爭的情況下,必須在這方面改革。

  另外,香港的地理位置使到我們的生活文化和信仰價值觀不斷受攻擊和試探,基本的情況是香港的資訊交流是自由和五彩繽紛的,引伸到慾望在不斷看見新產品,不斷被慫恿之下,使人不斷消費,這種消費習慣塑造了我們生活的每一個環節。如果我們信徒不銳意改革自己的價值觀,就必勞苦一生,所以也可以對自己說,今天和明天這兩天不吃的食物,就不要買回家,這是我的立場!

  作為教會,反省一下運作的方法。過往,我們論到教會要發展,就想到信徒人數增加。有了這個概念,於是我們投放資源在佈道會,活動等前置工作,然後是同樣的投放資源在門徒訓練和團契。香港大部分教會用這種做法已經用了四、五十年,概念上,現時大部分人都知道返教會是甚麼,更清楚知道返到教會之後的人生會是怎樣;很大程度上,他們不想在教會接受了耶穌之後,就重覆做着過去四、五十年的基督徒所做的事。這種教會發展的做法已經面對困局,需要改革。教會發展的基礎先要回到聖經;教會成為別人的祝福,信徒要成就上帝賜福萬人的旨意教會要帶領信徒傳福音,也要帶領他們出去服務教會座落的社區的市民,訓練信徒有心志,也有能力出去傳講福音,同時在社區中實踐愛心行動。要差派人出去完成上帝的旨意,所以,要訓練門徒。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信仰通識】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智慧男本】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路德的蘋果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