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養現世代青少年人
 敏銳時代有神學反省


2751 期(2017 年 5 月 14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推特
 

  近年教會面對青少年流失問題,引起牧養模式的再思。由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主辦之「躁動世代裏的青少年牧養」已於四月二十九日舉行,中華宣道會友愛堂主任牧師胡家豪牧師及中華基督教閩南三一堂九龍堂傳道同工何志朋傳道在會上分享牧養青少年人的經驗。

  胡家豪牧師認為,牧養青少年需要有一定開放性,除了要開放討論任何議題,也不時要擺除固有框架,「我與同工有hidden agenda,做事時先做後問,因為若先問答案多是『不』,寧願做完再想辦法一起解決。」他直言一般教會的體制未能緊貼社會作最快回應,因此有時他會跳出既定程序,如曾容讓大專信徒在教會門口宣傳「選舉攻略」。「我希望教會能成為理想試場,可以作任何的嘗試。」他又於去年底,將教會其中一間中心重新裝修成咖啡店模樣,讓青少年人願意多留在教會,甚至帶朋友回來相聚。

  他分享,教會現行的牧養模式主要是機動性、多元性、差傳文化和社區服侍四方面。他強調教會不應局限於建築物內,傳道同工要「道成肉身」,按羣體需要而機動地牧養,如團契小組可在教會以外的地方舉行。他強調青少年人渴求「貼地」信仰,因此教會多安排以行動實踐信仰,亦會就社會議題安排專題研討,讓青少年人參與討論,「年輕人仍留在教會是對牧養最好的評估,他們會用行動投你一票。」

  牧者俱洞察力 前瞻理解處境

  基督教伯特利會遵理堂會友馮凱稜姊妹從年輕人角度分享,她認為教會需要有時代觸覺作回應,營造開放性的氛圍,惟她有感教會有時未有足夠神學根柢去回應社會,「傳道人需要有一種洞察力,社會變化非常之大,五年前後已盡不相同,年輕人對事件取態亦會不同。」

  何志朋傳道指出,不少教會覺得青少年事工是「生金蛋」的事工,未來將有回報,然而牧養青少年不應只為增長。一般牧養年輕人有兩個方向,但均有弊處,其一是花大量時間與其同行,惟此卻會影響牧者家庭生活;其二是採用絕對權威,但這又不適切今日反權威、獨裁的處境。

  「今日牧者的神學反省能力對青少年牧養尤關重要。」他認為牧養新一代並非單純同行,牧者在神學思考上亦需要花上工夫,對處境要有前瞻性理解。他指,特別是青少年人長大後,接觸的世界愈來愈大,有的甚至會成為上流社會人士,牧者講求謙卑的同時,需要讓信徒知道牧者有足夠能力帶領他們。。牧者同時要擔當起教會兩代人的橋梁角色,減低上一代希望承傳,下一代渴求創新的張力。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信仰通識】

【信.道.靈.心】

【傳道故事】

【城市心靈】

【心靈絮語】

【明心見證】

【智慧男本】

【牧心世情】

【生命同行札記】

【路德的蘋果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