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合一運動新體會
 大地管家學習求同存異


2601 期(2014 年 6 月 29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普世合一的視野並不單局限於基督教會中,在上週舉行之「普世合一運動暑期退修營」,講員黃美鳳分享合一不單存在於人與人間,還包括與受造物的合一,人類作為大地的管家,應擔負起聯繫萬物的角色。湯詠詩博士則認為透過與不同宗教對話,彼此分享宗教經驗,學習求同存異,能深化基督徒自我身分的認同。

  香港基督徒學會社會牧職幹事黃美鳳女士分享「生態公義與人權」。她認為合一並非人類團結,更是要與所有受造物團結,但近年香港頻頻出現凍死街頭的「氣候難民」、電媒費用佔收入逾一成造成「能源貧窮」等問題都需要信徒去反思,聯合國亦已提出議程關注各國的侵犯住屋權問題,重申人權包括住屋權。她續言有生態學者提出,人類為生態建構層級關係,例如食物金字塔,這與原來生態圈不分階級的觀念有差距,「我們先要自我批評為何牛扒貴過一碟菜,關心生態時不能用人的想法做類比。」她最後提醒基督徒,作為大地的管家,應擔負起聯繫萬物的角色,上帝讓人類為受造物命名是為了雙方建立關係。

  道風山基督教叢林橋樑與對話部主任湯詠詩博士以日本動漫「聖哥傳」帶出宗教對話可以輕鬆地活化,說:「我們生於多元宗教處境,香港永遠是一個十字路口,是宗教、政治、中西文化的交界,我們無可避免進行宗教對話。」她續言宗教對話可分三大處境,先是基督宗教處境,堂會間的交流、基督教與天主教的交流,進而是六大宗教的交流,最後是與民間宗教交流。

  湯博士指出「對話」是通過文字、語言、思想來建立關係,她鼓勵信徒培養對話成為生活方式,在社區中尋找對話機會,分享宗教經驗,學習求同存異。她明白不少信徒憂心與其他宗教對話會影響信仰,但她認為:「宗教對話是認識自己,是深化基督徒自我身分認同的過程。」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城市心靈】

【如此我信】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聯會內望】

【職場情景】

【譯經隨筆】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