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合一運動聚三地信徒
 探討本土合一運動之機遇


2601 期(2014 年 6 月 29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基督徒學會與香港基督教協進會合辦「普世合一運動暑期退修營」,主題為「開啟本土合一運動之可能」,已於六月二十至二十二日,假突破青年村舉行。由多位參與合一運動的嘉賓分享合一的重要性,是次退修營,共有二十多位參與者,其中三位來自內地、一位來自台灣的神學生。

  香港基督教協進會總幹事蒲錦昌牧師指出,教會原是一體,不論天主教、基督教、正教會本源於一,但因改革運動發展出基督新教。基督教隨着福音傳播運動和五旬節運動亦延展出福音派、神召會等,而在香港亦有外國宣教士創立的宣教會,及平安福音堂等本土新宗派。普遍教會認為基督身體得一個,但對於合一是具體可見還是精神存在則有不同見解。他又指,有香港教會在合一上亦曾聯合起來,例如中華基督教會是跨宗派的合一,循道衞理教會則是同宗合一而成。

  蒲牧師表示:「教會間不一定要合成新教會,可以成為盟約教會,互認聖禮、聖餐、聖洗、聖職等神學教義,挪開彼此的阻隔。」他舉例指上月信義宗、循道衞理和天主教會對成義和稱義教義互認發表中譯本,表明不再構成教義上互相譴責的機會,都是教會合一的極大貢獻。他又言,因翻譯問題令中文聖經出現多個譯本,「天主教和基督教完全兩個翻譯,有些人更誤會上帝和天主是不同的。」除了聖經,他認為《普天頌讚》和《普天崇拜》、文藝出版社、聯合醫院、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的出現都推進着教會合一。

  蒲續言,過去教義上的差異,禮儀上的距離,教制上的不同都成為教會合一的阻礙,但近年離婚、同性戀等倫理議題、政教關係和「山頭主義」的心理因素等都是令教會難以合一的原因。他鼓勵教會要不斷更新自己,存謙卑地聆聽,多走一里路,接納新元素,「聖經也寫着,在耶穌基督裏面完全地合而為一,使人知道我們是門徒,所以教會合一是向外見證的力量。」

  合一精神影響深遠

  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退休牧者李清詞牧師表示,在她讀書的年代,並不流行運動、遊行,卻有分接觸及參與有關合一的事工,亦深受合一精神影響。由於在讀的英華女校,是由倫敦傳道會創辦,其是不分宗派、合一宣教的組織,校長、教師都是傳教士,並不強調個人的宗派及教會。其後,李牧師亦眼見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總幹事汪彼得牧師及馬敬全牧師夫婦都很着重合一精神。由於六十年代不同神學思想的人,互相爭吵及攻擊,有見於此,當時幾位中華基督教會、循道會、衞理會、聖公會的牧者亦開始商討,如何推動合一。近二十多年來,香港的教會愈來愈退縮,過度保守,堂會主義及宗派主義愈來愈大。李牧師盼望,各宗派堂會的牧者及信徒在心態上,不要只緊張自己的教會,也要放眼普世。以及盼望各堂會,不是在組織上的合一,而是精神上的合一。

  退休牧者李鼎新牧師則表示,合一的精神,對他牧職的事奉有很深影響。合一運動萌芽的時代,從六零年代的崇基學院神學院開始,看見不同宗派、教會領袖合作的機會相當多,自己亦參加基督徒學生團契。李牧師分享,合一精神能讓他有更寬闊的視野,得到深度的信仰反省。合一運動,讓他在牧會中,把世界、社會及教會聯合一起,喜歡合一的事奉多過純一宗派的事奉。首次接觸合一運動,是在一九六八年,在芬蘭,首次與緬甸人、非洲人居住,開始不是很習慣,慢慢認識,明白大家是主內一家。

  李牧師指,其深受合一精神影響,無論是在事奉或家庭中,都是國際市民(Global Citizen),其妻子是挪威人,兩個兒媳分別是英國人及法國人。合一是生活態度,互相尊重,容許對方與自己不同。對於教會如何合一,李牧師表示,可以舉辦聯合聚會,不分宗派的青年夏令會。又可舉辦聯合事工,如醫療工作,正如當年聯合醫院的成立。當教會看見社會問題,即時聯合發聲,如當年創立《工人週報》,為工人爭取權益。李牧師表示,合一運動,可以豐富人的思想及生命。

  堂會牧者合一牧養

  合一青年牧養平台吳家聰表示,曾參加過不同教會的聚會,在中華基督教會洗禮,在崇基學院神學院最後一年,是學生會會長,曾邀請嘉賓分享六四、性別公義的議題。現在身為教會牧者,曾因花園街大火,與機構、教會合作辦祈禱會,其中除了體現合一,亦讓街坊與教會連結,同時是國民教育。在合一青年牧養平台,除了與牧者商討青年牧養的問題,她表示,牧者要關心年輕人關心的問題,了解他們的現況。她表示,合一先決條件是彼此尊重,才可以真誠對話。被牧養的青年之一麥子洋表示,他是循道衞理宗派的信徒,當時參與基督徒學會,不知道與合一有關。透過接受他者,包括:易服、同性戀、跨性別人士,嘗試進入他們的圈子,彼此交流,讓自己更深入認識信仰。

  香港浸會大學宗教及哲學系副教授陳慎慶博士表示,牧者在安排堂會事工的優先次序很重要,社會關懷是不可少的,認為忙碌不是不參與合一運動的原因。

  是次營會,大會設有「各有精采」真人圖書館,包括:行為藝術工作者梁惠敏分享「人體寫生如同進入殿宇」;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校務助理邵倩文分享「死亡救了我」;香港基督徒學會副總幹事麥明儀分享「亞洲人權關懷」等等,另設有電影欣賞晚間聚會,以及設有合一崇拜,讓參與者親身體驗。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誠心所願】

【釋經講道】

【品蘭集】

【城市心靈】

【如此我信】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聯會內望】

【職場情景】

【譯經隨筆】

【香港教會巡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