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是資深廣播人,最近遠行,卻是私不忘公,在外地訪問了一些有趣人物。其中一位是旅居加拿大多年的專欄作家阿樂,他曾任《明報》創辦人查良鏞(即著名武俠小說作家金庸)的副手。他在訪問中表示,一直視「查大俠」為自己年輕時,在職場上的啟蒙老師和好老闆。他特別強調,「查大俠」是位能力強、閒話少,不怒而威的領導者。在數年前的另一篇報章訪問中,阿樂憶述說:「三十多年來,從未見老闆辭退過一名員工,甚至罵過一名下屬,跟他並肩作戰的同事都對他畢恭畢敬。」作為領導者,能做到不怒而威,得到下屬深深的尊敬,是個大學問。
間中光顧的一家老式酒樓,店內領導人的管理方式卻是一個反例。常常見他指責員工,員工之間,也常有爭執,內部矛盾也影響了不少生意。有一位很健談的朋友最近有點不開心。這位朋友很喜歡交朋結友,常常談笑風生,人緣不錯。只是,最近退休了,日常待在家中的時間多了,太太開始對他有意見,覺得他說話太多令人煩。
說話太多,不管在家裏,還是在職場,都是弊多利少的。只是,很多人卻誤解了成語「先聲奪人」的道理,以為先說話、多說話,便能為自己建立聲勢,壓倒別人。卻不明白言多必失,沈默才是金。
現代輔導學的基本原理是耐心聆聽求助者,而不是絮絮不休,對求助者教訓連番。嘮嘮叨叨地說個不停,只會叫人厭煩,解決不了問題。只有耐心地聆聽,才能贏取別人的信任,並能冷靜地分析,以至可以具體了解別人的處境與問題的核心所在,從而有機會抓到解決方法。事實上,心理學也告訴我們,大部分心裏有困擾的人,只是希望並需要別人願意聆聽及明白他的心情,而不是需要別人對他意見多多。
能做到不多言而不怒而威的領導者,大概是因為他深明語言的力量,能靈活掌握說與不說的分別。從學理上說,人類語言(human language)有三種形式:口頭說出來的語言(oral language);書寫的語言(written language)和身體語言(body language)。能做到不多言而不怒而威,相信亦是身體語言的專家,可以透過舉手投足來影響別人。聖經記載聰明的大衞,在面對惡人逼迫時說:「我曾說,我要謹慎我的言行,免得我舌頭犯罪。惡人在我面前的時候,我要用嚼環勒住我的口。」(詩篇三十九1)俗語也說:話到口邊留半句,都是很有智慧的提醒。要做
成功的人,不管是企業家,還是家長,總要明白其中道理。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培靈奮興大會 禱文】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
【世說新語】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觀景人生】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