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人豈不當牧養羣羊—
香港社會和教會的危機與挑戰


2563 期(2013 年 10 月 6 日)
◎ 教會之聲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根據香港特區政府保安局最新數字,今年上半年有三千九百港人移民,比去年同期增加百分之八點九。一位移民顧問公司的負責人指出,與八九年「六四事件」後及九七回歸前的大規模移民潮相比,暫時未有證據顯示香港醞釀另一波的移民潮,但他不諱言說,移民數字確有上升,如果社會矛盾激化、政治混亂、樓價高企、學制轉變等負面因素得不到糾正,相信未來會有更多港人移民。

  有云哀莫大於心死,香港市民除了在二零零三年「沙士」期間泛起過同舟共濟、共負一軛的熱潮,十年下來對生於斯長於斯的香港,竟開始升起一份無奈、陌生、厭倦的感覺。早前香港電台曾訪問一位四十歲左右的父親,他說以前從未想過移民,但自從兒子升讀小學後,目睹功課的繁多、升學的壓力,再加上愈來愈失控的社會亂象和政治爭拗,頓覺繼續在這城市生活,前路只會愈崎嶇,遂下定決心一走了之。

  香港人不是認精學懶,害怕困難;香港人也不是排拒或歧視內地移民或自由行的「陸客」;只是十年下來看着這個家園一步一步的劣質化:為官不公、為富不仁、上有貪官、下有刁民;貧富懸殊、地產霸權、樓價高企、物價颷升、教育亂象、城市污染⋯⋯,凡此種種都叫土生土長的香港市民憂心忡忡,對這片土地的將來漸失信心。

  香港教會在香港社會發展史上曾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這不在於教會攀附權貴因而取得特權或優勢,乃在於教會本着基督精神的感召進入人羣,風雨同路:對患病者贈醫施藥,對失學者春風化雨,對無瓦遮頭者提供最基本的住屋,對乏人照顧者伸出援手,對失望者提供希望,為受壓迫者伸張公義,為受傷害者包裹治療。因着教會的先賢過去百多年忠於所託的付出,香港教會得以在匱乏和種種限制中建立,從而享有今日受人尊崇的地位。

  昔日以西結先知目睹家國的沈淪,同胞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遂對當時的宗教領袖提出嚴厲警告:「牧人豈不當牧養羣羊嗎?你們吃肥油、穿羊衣、宰殺肥羊,卻不牧養羣羊。瘦弱的,你們不調養;有病的,你們不醫治;受傷的,你們未包紥⋯⋯牠們因牧人就分散;既分散,就成為一切野獸的食物。」(結三十四2-5)

  香港社會表面看仍繁榮安定,馬照跑舞照跳,但危機和暗湧可不少,教會絕不可以掩耳盜鈴,說平安了平安了;牧者更不可以眛於形勢,自說自話,聽不到市民在心底的哀聲。教會唯一效忠的是耶穌基督,唯一服事的是升斗市民,這是教會之為教會的標記。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培靈奮興大會 禱文】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

【世說新語】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觀景人生】

【譯經隨筆】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
Card image c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