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不多幾天的中秋佳節,從囂鬧的歡愉酬酢已漸歸沈寂,只是像提醒人們,一年一度的迎月、賞月、追月,靜態的和動態的都過去了。
似乎留下來的不少反思,節前的預備工夫,在不同的行業各有不同的籌畫。尤其是在節日不可或缺的月餅,更有誇張到在農曆五月的端陽節剛過,甫除掉糉子的售賣廣告,驟然掛上「行船爭解纜、月餅我賣先」,自己也叼了點光,農曆五月杪嚐了一角雙黃蓮蓉,倒有點「催月」了。
其實我國早前累代是以農立國,歲次的節令都與務農人的工序有關,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也藉着些節日作歇息或歡慶的時光。像端午龍舟競渡、中秋慶人月雙圓、重陽登高賞菊,經年屢月各省、各城的人都有參與。從初民的簡單多在飲食,其後漸漸演進,加入了不少詩人墨客,興之所至或困愁城,觀感當然不同,但同樣各有所抒,留下了幾許詩詞歌賦供後人品評,增添不少餘韻。
可是在節日的過後,自己居處在距離維園不遠,積年來親自目睹各個不同的情趣,也帶來不少的餘思。就以大坑火龍飛舞,到維園燈飾的擺設,只在短暫的幾天時光,完全不同的改變,說來真有盛衰感。
更看到另一方面,也看到一些人對環境造成的破壞,真是不忍卒覩,所造成不少災害,美好的園林景色,蕩然無存。除了園中員工辛勞之外,更有不少志願團體義工,協助清除修葺,這又使人無限感慨。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培靈奮興大會 禱文】
【培靈奮興大會 專輯】
【世說新語】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觀景人生】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