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努力學習中文,一生事奉


2551 期(2013 年 7 月 14 日)
◎ 教會觸覺 ◎ 崔天賜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在早期的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環境之下成長,我有機會學習一些普通話及粵語。然而,多年後,我在一九八零年才正式開始在台北學習普通話,那時才發現自己就如嬰孩似的,懂得的只是皮毛。

  在台北的語言學校,這裏是超級密集的課程,我們花了兩年全時間學習,每天三個小時,一個老師教導一個學生,每個小時更換一個老師。儘管學習過程十分艱辛,但是我卻非常享受,以及我們與那幾位老師的關係很是要好。

  在開始時,我只學習普通話的四個聲調,我們被教導以新方式學拼音。最初,我發出的四個音調都是一樣的:「媽、媽、媽、媽」,有何分別呢?漸漸地,我能分辨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發出「媽、麻、馬、罵」,但仍然非常容易出錯及發錯音。

  同時發覺把中文字發錯音,通常會說出一些非常不一樣意思的東西,例如:我很難說出「老師」的發音,有時我會說成「老鼠」。以及當我學得愈多字,就愈多機會出錯,我常常說出一些令人驚奇的東西。有一次,我在講道中原想說:「某人拿着他的罐頭」,但我卻說成:「他拿着他的棺材。」會友的樣子表現得很驚訝,但我卻不知道自己說錯,一直蒙在鼓裏。

  預備講章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我記得自己首篇講章寫了十七頁紙的拼音!但是講道依然是太短,因此傳道人在我講道上作出補充。隨着時間流逝,我開始寫更多更多的英文講章,然後把它們翻譯成我要講的中文。這對我更有幫助,但我不太確定能演繹給會眾聽懂,我要非常感謝那些人對我很忍耐,以及對我沒有太多投訴。

  當我在一九九三年回到香港,我繼續用普通話講道,有人幫我一句一句翻譯成粵語。我開始每個禮拜講一次粵語的課程,在神學院及崇拜中,我盡可能嘗試去聽及明白更多粵語。第一步是要了解粵語聖詩的號碼。漸漸地,我學習明白更多,然而在說話方面依然感到困難。

  有時普通話及粵語的發音一樣,但意思卻是不一樣,這讓我很困惑。「有」和「要」是很容易混淆的,以及我仍然很難正確地用粵語說「歐洲」和「澳洲」。當我嘗試用普通話及粵語讀「夠高」,可能你就明白到底是如何混淆。

  學習粵語乃一切從頭再來一次,就像學普通話一樣,有如回到小學一般。然而,在學生及會友的幫助及鼓勵之下,我仍然一直嘗試及學習,儘管遇到許多可笑的錯誤。

  其後我繼續用普通話講道多年,但很快發現自己的聆聽接近翻譯者所說的,以及努力去記住。有時我會忘記了繼續講普通話,因我發現粵語翻譯實在太有趣了。在二零零零年的首個主日,我在基督教香港信義會永恩堂首次以粵語講道。甚至今日,我的粵語講道仍然夾帶着一些普通話,以及錯誤百出。粵語的九個聲調比普通話的四個聲調難多了,至今我依然搞不太懂。

  我的父親崔慕明牧師,他曾說過,一個宣教士不能總是說他想說的,一個宣教士只可以說他可以說的。用另外一種語言溝通始終是一個挑戰,總是有所限制。但對我而言,學習普通話及粵語是極之享受和獲益良多的經驗。這過程開闊了一個跨文化友誼的天地,以及讓我更加深深欣賞上帝創造之奇妙又變化多端的世界。所有屬於基督的子民,無論我們講粵語、普通話、英語,或者其他語言,我們都在共享一個世界的景色和在生命中有同一個目標。我感謝主給予我這個機會去接觸既豐富又吸引的中文語言世界,以及與一羣如此奇妙的中國人一起生活及崇拜!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朝鷹珍藏】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世說新語】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觀景人生】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