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事工交流坊(二十一)
 青少年事工的「退市」準備(二)


2551 期(2013 年 7 月 14 日)
◎ 有李可陳 ◎ 陳如炳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上期談及透過各種活動、功輔班帶領大羣青少年來到教會,能夠成功將他們留在團契、小組穩定出席三個月,已經是偉大的成就。我們一定會面對的困難是:活動愈多姿多采愈有可能把青少年凝聚,然而如何及何時從趣味活動的模式轉移到靈命培育的領域,肯定要花心思積極部署。常見的情況是即使活動能吸引學生主動投入參與,但在進入信仰探討及培育的環節,經常出現大量流失,甚至從此不再看見他們的踪影。除了關心學生的靈命品格及信仰的成長,對教會及事奉者是沈重的負擔,勞而不獲也是教會未能持續成長的主因。我在過去經歷不少令自己氣餒的挫敗,在不甘心及總有出路的動力支配下,彷彿已找到出路。

  我的第一個忠告是要儘快「退市」。

  如果教會舉辦活動的終極目標是領人歸主並培育成為門徒,就必須常常提醒自己無論學生如何喜愛現時的活動,只是其中一個初階環節的成就,任何人在主客不分、沈醉在起步過程的成功並沾沾自喜,最後都會輸得很慘。再者,教會不是學校及玩樂的場所,提供趣味活動大概不是我們的強項,任何個人或團體需要漫長及近乎漫無目的執行非強項的節目,肯定需要大量額外的付出,長期透支會做成損耗甚至受傷。

  至於如何「退市」是另一大要點。香港華福區會於七月八日舉辦教牧講座,我在會中分享青少年事工與門訓的題目。在儘快退市的前題下,教會必須徹底深入商議從活動轉型到培育的模式,做好所有相關的準備,才有機會成為流通的管道,將青少年帶到神面前,在這篇短文實在不可能將模式分享。感謝神,祂讓我在過去數年在教會中實踐,印證是簡易、可行及長遠有效的。我盼望你能確信,在香港教會已存在多種有效「退市」的策略,祝你早日遇上。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朝鷹珍藏】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世說新語】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觀景人生】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