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學到寶島


2538 期(2013 年 4 月 14 日)
◎ 世說新語 ◎ 吳思源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台灣教育部昨通過修例,今年起容許本港副學位畢業生,免試前往台灣升讀五十一間大學四年制學士課程的三年級,以『二加二』形式取得台灣學位,修讀年期與在本地升學位相同。計劃首年提供二千三百五十個銜接學額⋯⋯」 《蘋果日報》3.4.2013

  鬧得沸沸揚揚的「國民教育」,許多人勸香港年輕人要多認識「國情」,但卻極少鼓勵莘莘學子到寶島台灣走走看看,難道兩年前剛慶祝建立民國一百週年的台灣,不也是「國情」的一個構成部分嗎?

  台灣堪稱保留了最豐富深厚的中華文化。單看台灣一千多萬人口仍然使用繁體中文,政府機構的大小公函仍然保持「尺牘」的傳統範式,可見一斑。其實海外華人到台灣升讀大學,已有差不多半個世紀。上世紀六十年代,即有來自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華僑青年到台,他們學成回到南洋,也就興起了一陣子的文藝復興,帶動了顯赫一時的「馬華文學」。現時到馬來西亞的吉隆坡或檳城,留意有一間叫「大將」的華文出版社,其頭頭多是昔日的留台大學生。

  多年來台灣雖是彈丸之地,但在文化上卻成績蜚然。香港人熟悉的有殷海光、王尚義、三毛、瓊瑤、李敖、詹宏志、侯孝賢、李安,個個都是星光熠熠。即使是藝能界的鄧麗君、姚蘇蓉,到今天的林志玲、周杰倫、陳綺貞,也都各自各精采。更加不要忘記體育界的亞洲鐵人楊傳廣和飛躍羚羊紀政,還有科學界的李遠哲和丁肇中,藝術界的朱銘和林懷民。

  到台灣升學,一沾寶島的人文風情,得益匪淺。入讀台大、師大、政大當然最好,其他如中國文化大學、輔仁大學、中興大學、逢甲大學說來也不錯。記住在台灣要唸好「國語」(那裏不叫「普通話」),讀好中國文化,做個有內涵修養的中華兒女,將來也許會成為另外一個李安。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世說新語】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聖化工作間】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