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佈道盛行
 反思福音大能


2538 期(2013 年 4 月 14 日)
◎ 要聞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近年佈道會愈演愈像大舞台,形形式式的才藝表演炒作一碟,而主菜也不再是牧者講道,而是名人嘉賓的見證分享。名人效應在教會盛行是因市場需要還是牧者誤信名人能領更多人歸主?思道平台主辦之專題分享「名人大曬咩?!—佈道文化的反思」於三月二十八日舉行,就這個現象作出討論。

  余在思先生指出近年教會普遍有一現象:名人帶信耶穌,他直言:「我信主的年代很少講見證,佈道會普遍由牧者講道一個多小時,近十年才開始加插見證環節,到近期已直接由名人傳講福音信息。」他認為名人傳道的現象不多不少來自社會大眾想法的變遷,例如商品化觀念。另外近二十年的港人平均學歷水平上升,加上神學知識的普及,增強信眾對於牧者言說的判斷力,多了思考,不再盲目認定牧者所言必然是對的,間接令更多牧者以外的人能站到講台上。

  「一次吸引到人就有第二次。」他不諱言名人風氣在教會盛行是因「策略成功」所致。教會邀請名人任佈道會嘉賓,大肆印在單張上,結果吸引到許多未信人士參與,於是牧者和會眾也相信名人能吸引更多人。他又指出這風氣看似只在大教會中流行,其實只是小教會沒有能力邀請,牧者早認定名人效應是可行的策略。他引述保羅曾說:「或是假意、或是真心,無論怎樣,基督究竟被傳開了。」提醒經文中的重點是福音的能力非建基於所用的媒介,而是基督本身。

  余先生認為信徒不須對名人效應的出現過於憂慮,因為聖經早已預告會有假先知、假傳道迷惑人,而在奧古斯丁的時期亦曾出現「多納圖主義」,對於是否接納叛教主教回轉及洗禮是否有效,教會內部出現紛紜聲音,奧古斯丁為了教會合一,堅持了洗禮有效的立場。他說:「名人效應有人認為可以,有人認為不可以,但在分裂環境中我們更應思考如何合一。奧古斯丁說教會若只能有愛或聖潔,他寧願有愛,因為合一自然聖潔。」

  彭小姐(Louise Pang)不諱言:「有些人只為基督徒賣廣告,而他們並不是基督徒。」她亦認為在名人效應下,牧者有責任在洗禮前辯明該名人是否真正信主,亦應用時間觀察名人靈命是否成熟能作見證,否則牧者很容易被名人拖累而跌一跤。她以早前商人信主的事件為例,她發現該商人每次陳述見證時說話一致,卻從沒帶有悔罪成份,也沒有提到得救前後的分別,只是不斷強調信主後的平安,彭小姐認為這見證陳述充滿成功神學的味道,值得深思。她亦反思說:「傳福音不是用口宣傳,而是以生命見證福音的大能。要靠名人講見證,是否因信徒本身不濟,見證不了自己?」

  是晚主持梅志榮博士指,教會每年也舉辦佈道會,早已變成例行公事,於是引進市場手法,利用人的好奇心態來邀請名人作佈道會嘉賓,結果宣傳重點都落在名人身上,誤信聚會辦得好就能令人歸主。他又直言「信主帶來財富」成了近年佈道會常見的信息,批評說:「教牧成了壞榜樣,令人認為名人高人一等應該學效。」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文林】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世說新語】

【心靈絮語】

【教關愛心大行動】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聖化工作間】

【譯經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