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於喜樂之泉


2516 期(2012 年 11 月 11 日)
◎ 文化之旅 ◎ 王芃

分享: 推特推介 Whatsapp 電郵推介 電郵 臉書推介 臉書 推特推介
 

  「奧古斯丁似乎每天都在寫作,現在的讀者必須花像奧古斯丁寫作時所花的同樣多的光陰去讀。在浩瀚無際的篇章中,對一個有耐心的讀者來說,它有取之不盡的可供發掘的可能性」(雅斯貝爾斯《大哲學家》),今天很少有人能夠進入奧古斯丁十二大卷著作的寶藏,即便是他的代表作《懺悔錄》,有耐心從頭讀到尾的也不多。

  所幸總有一些有心人,孜孜不倦地從這座寶藏中找到寶石,把它帶到今天的讀者面前。約翰.派克(John Peter)的《至高喜樂的傳承——在恩典中得勝的人》,就是這樣一卷耐人尋味的小書,它透過奧古斯丁這座礦山,以及後來同樣從這座礦山中尋得寶藏的馬丁路德和加爾文身上,看到上帝的奇異恩典,並且幫我們找回那分至高、至深的喜樂:

  「但我愛你,究竟是愛你甚麽?不是愛形貌的美麗,暫時的聲勢,不是愛肉眼所好的光明燦爛,不是愛各種歌曲的優美旋律,不是愛花卉膏沐的芬芳,不是愛甘露乳蜜,不是愛雙手所能擁抱的軀體。我愛我的天父,不是愛以上種種。我愛天父,是愛另一種光明、音樂、芬芳、飲食、擁抱,在我內心的光明、音樂、芬芳、飲食、擁抱。他的光明照耀我心靈而不受空間的限制,他的音樂不隨時間而消逝,他的芬芳不隨氣息而散失,他的飲食不因吞咽而減少,他的擁抱不因長久而鬆弛。我愛我的天父,就是愛這一切」(《懺悔錄》)。細想一下,我們是否對這樣的感覺已經很陌生了呢?我們是否渴望這樣的甜蜜、芬芳和擁抱,愛上這樣的光明、音樂和飲食呢?

  奧古斯丁不是一個冷漠的、自得的學者,他希望透過書寫和宣講,讓更多的人渴慕並擁有這樣的喜樂:「如果我從經文中有甚麽領受,我會立即把它傳達給上帝的百姓」,所以,他沒有進入一條封閉的河流,而是飲於喜樂之泉,再滙入奔騰不息的江海之中。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如沐春風】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世說新語】

【文化之旅】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牧杖攻防】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聖化工作間】

【譯事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