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的喪葬牧養
第 2516 期(2012 年 11 月 11 日)
◎ 教會之聲
基督教不單止承認「哀慟」,也正視和肯定「哀慟」。耶穌基督說:「哀慟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安慰。」(太五4)事實上一個對苦難無動於衷,或者因某些緣故而不肯承認哀傷的人,他很難感受和經歷上帝的安慰。
最近有一些基督教的安息禮拜,鼓吹採用感恩讚美的敬拜,帶領敬拜的多屬年輕而入世未深的人,他們缺乏對生離死別的體悟,對痛失至親的主家鮮有那份切膚之痛,以致他們不論是所選擇的詩歌、領唱的方式和態度,甚至在過場時的說話,不單止帶不出合乎信仰的安慰,更加好像約伯的三個朋友般,自以為是的說了一些「歪理」,例如說上帝是很愛那位逝去的人才接他回去,或者上帝藉着那人的死去復興教會之類。
基督教的喪葬禮儀一向是很嚴肅的,主禮者必須是經驗豐富而又受過嚴格神學訓練的牧者,而禮儀的格式和內容也有嚴謹的規定,必須合乎大公信仰的傳統。翻查教會歷史,在十六世紀宗教改革前,教會的死亡儀式極為豐富,主要分為三個步驟:病榻旁的儀式、喪儀、葬儀。
而在每個階段,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生者為臨終者或逝者的福祉祈禱。宗教改革之後,基督新教把死亡視為靈魂睡眠,認為已沒必要與逝者有任何互動包括代禱,因此喪葬禮的意義由為逝者求福變成為生者求安慰,也就是今天我們所強調的哀傷牧養。
喪葬禮是送別的場合,依依不捨和離愁別緒是正常不過的感情,而逝者在最後一程不論經歷病痛抑或遇上意外,對家人更是難忘的錐心之痛。這絕對不是一個為逝者的離世而作解釋的場合,也沒有人有資格去作出辯解,更不應該以似是而非的說話嘗試去美化死亡,以為藉此可以減輕主家的痛苦,這不單止不合人道人情,更是歪離了基督教信仰的生死觀,牧者絕對不可以掉以輕心。
《箴言》有句說話值得銘記:「對傷心的人唱歌,就如冷天脫衣服,又如鹼上倒醋。」(箴廿五20)喪葬安息禮拜是一個嚴肅的場合,必須與哀哭的人同哭,這樣才可以帶來真正的安慰。
【要聞】
【教會、機構短訊】
【教會之聲】
【黃金歲月】
【破局錦囊】
【如沐春風】
【釋經講道】
【品蘭集】
【教會觸覺】
【世說新語】
【文化之旅】
【新聞捕手】
【有李可陳】
【牧杖攻防】
【生命故事】
【百年人物】
【聖化工作間】
【譯事有趣】